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中段语文单元测试改革实践探索
【作者】 马跃兰
【机构】 新疆巩留县阿尕尔森镇二道湾小学
【摘要】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单元测试的分数总是时起彼伏,忽高忽低的分数也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是的,如今的单元测试卷普遍存在试题题型呆板,内容较偏,分值分布不合理等现象。因此,笔者将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层测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级评分,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力求改变试卷评价的现状,让小学语文中段的试卷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卷面更贴近学生的心理,评价更具有人文关怀,激发学生考试的热情,使试卷真正达到考查学生素质的目的。【关键词】情境;分层;评价
【正文】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单元测试的分数总是时起彼伏,忽高忽低的分数也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是的,如今的单元测试卷普遍存在试题题型呆板,内容较偏,分值分布不合理等现象。如何改变小学语文单元评价试卷的现状,让小学语文中段的试卷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卷面更贴近学生的心理,评价更具有人文关怀,激发学生考试的热情,使试卷真正达到考查学生素质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层测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级评分,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做题兴趣
1、故事客串,激发兴趣
传统的单元试卷卷面呆板,题型客观冷淡,白纸黑字,没有一点情趣,学生
拿到试卷后就要马上开始紧张的考试,容易是学生造成考试的却场心理。而中段的孩子想象丰富,最喜欢生动的故事,将试卷的内容以创编故事的形式连起来,生动形象,营造了宽松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做题的欲望。因此,我尝试用多彩的画面来吸引孩子,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富有人文气息的测试氛围,使学生们在测试中充满乐趣。如我在编写四年级的试卷时,采用《绿野仙踪》多萝西探险的形式,在导语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多萝西。欢迎你们跟我一起去探险!”
2、穿插图画,增加情趣
在试卷的每个题目前都配上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或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如我在四年级的试卷中,配上了小木偶的图片,生动形象,学生像似有了做题的伙伴,信心倍增,一下子缓解了考试的紧张心理。
3、闯关游戏,赋予挑战
中年级的孩子对事物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因此,在试卷上采用闯关的形式来设计题型,富有挑战性。如在卷首这样写:“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多萝西。欢迎你们来到童话世界!今天的探险共有五关,每过一关,你就可以和我的一个伙伴交上朋友,获得相应的分数!别忘了把字写端正,卷面整洁可得2分哦!祝你成功!”这些语言富有挑战性,迎合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自然就很想一题一题地接着做下去,直到闯关成功。
二、分层测试,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
传统的试卷,高分数永远是优秀生的天下,到了高年级似乎就成了定势,于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信心越来越不足,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是有差异的,这是事实存在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因此,在单元测试卷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采用A、B、C三种不同程度的试卷A卷给程度差的学生做;B卷给程度中等的学生做;C卷给程度好的学生做。我既承认差距,又要利用差距,使每个人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样的分层测试,树立后进生测试自信心,减少了他们考试的压力,让他们在高分面前又能找回自信。分层测试,同时也激发了优秀生的测试潜力,试卷的内容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的空间,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就这样,孩子们一次次挑战自己,又一次次地挑战成功,激发了他们的测试热情,保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在C卷中第一题是在句子中看拼音填词语,B卷中是看拼音写词语,而A卷中是正确抄写句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知识水平来设计题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良好的水平,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等级评分,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眼中,分数就是学生好坏的标志,因此,分数制改革尤为重要。在单元测试卷中采用等级制评分,拉近了学生的分数距离,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无形中给学困生带来了希望。采用A、B、C的等级形式,让学生对分数少了一种恐惧,如:班级中的倪文广同学,平常单元试卷若是打分数就只有6、70分,该孩子长期在低分的阴影下生活,对学习毫无兴趣,采用打分制后,处在了B等里,结果让他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不在为自己的分数而苦恼,渐渐的学习有了兴趣,每次考试都能进步,现在,该生的成绩已经在A等里了,家长也夸起自己的孩子了。
当然,学生考试的好坏跟学生的对知识掌握的好与坏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质量,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和复习的方法,让学生有一个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试卷》杨正云2009年1月
[3]王一军编著《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单元测试的分数总是时起彼伏,忽高忽低的分数也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是的,如今的单元测试卷普遍存在试题题型呆板,内容较偏,分值分布不合理等现象。如何改变小学语文单元评价试卷的现状,让小学语文中段的试卷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卷面更贴近学生的心理,评价更具有人文关怀,激发学生考试的热情,使试卷真正达到考查学生素质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层测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级评分,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做题兴趣
1、故事客串,激发兴趣
传统的单元试卷卷面呆板,题型客观冷淡,白纸黑字,没有一点情趣,学生
拿到试卷后就要马上开始紧张的考试,容易是学生造成考试的却场心理。而中段的孩子想象丰富,最喜欢生动的故事,将试卷的内容以创编故事的形式连起来,生动形象,营造了宽松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做题的欲望。因此,我尝试用多彩的画面来吸引孩子,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富有人文气息的测试氛围,使学生们在测试中充满乐趣。如我在编写四年级的试卷时,采用《绿野仙踪》多萝西探险的形式,在导语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多萝西。欢迎你们跟我一起去探险!”
2、穿插图画,增加情趣
在试卷的每个题目前都配上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或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如我在四年级的试卷中,配上了小木偶的图片,生动形象,学生像似有了做题的伙伴,信心倍增,一下子缓解了考试的紧张心理。
3、闯关游戏,赋予挑战
中年级的孩子对事物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因此,在试卷上采用闯关的形式来设计题型,富有挑战性。如在卷首这样写:“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多萝西。欢迎你们来到童话世界!今天的探险共有五关,每过一关,你就可以和我的一个伙伴交上朋友,获得相应的分数!别忘了把字写端正,卷面整洁可得2分哦!祝你成功!”这些语言富有挑战性,迎合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自然就很想一题一题地接着做下去,直到闯关成功。
二、分层测试,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
传统的试卷,高分数永远是优秀生的天下,到了高年级似乎就成了定势,于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信心越来越不足,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是有差异的,这是事实存在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因此,在单元测试卷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采用A、B、C三种不同程度的试卷A卷给程度差的学生做;B卷给程度中等的学生做;C卷给程度好的学生做。我既承认差距,又要利用差距,使每个人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样的分层测试,树立后进生测试自信心,减少了他们考试的压力,让他们在高分面前又能找回自信。分层测试,同时也激发了优秀生的测试潜力,试卷的内容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的空间,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就这样,孩子们一次次挑战自己,又一次次地挑战成功,激发了他们的测试热情,保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在C卷中第一题是在句子中看拼音填词语,B卷中是看拼音写词语,而A卷中是正确抄写句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知识水平来设计题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良好的水平,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等级评分,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眼中,分数就是学生好坏的标志,因此,分数制改革尤为重要。在单元测试卷中采用等级制评分,拉近了学生的分数距离,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无形中给学困生带来了希望。采用A、B、C的等级形式,让学生对分数少了一种恐惧,如:班级中的倪文广同学,平常单元试卷若是打分数就只有6、70分,该孩子长期在低分的阴影下生活,对学习毫无兴趣,采用打分制后,处在了B等里,结果让他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不在为自己的分数而苦恼,渐渐的学习有了兴趣,每次考试都能进步,现在,该生的成绩已经在A等里了,家长也夸起自己的孩子了。
当然,学生考试的好坏跟学生的对知识掌握的好与坏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质量,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和复习的方法,让学生有一个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试卷》杨正云2009年1月
[3]王一军编著《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