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生作文立题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晓兰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直属小学和文校区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明确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人的思维的触角是多侧面的,多层次的,人对事物的感受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多视角,多样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而多角度立题则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因而,在写作文时,为使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就要从多角度来立题。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问题与原因;创造性思维;多角度立题
【正文】
  1.小学生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原因
  1.1写作时缺乏思考过程,“无米下锅”。
  当前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写作习惯。他们观察,体验不够,缺少发现,趋读畏写,重读轻写,写作训练不足,阅读不精,语感不强,积累不够,长此以往便会出现一提笔便没写头的情况。究其实,学生不愿写作文,提不高,其实质是缺乏思考,对事物没有形成自己的感受,体会,认识,观点,“无米下锅”。即便有了“米”,写出的文章也往往存在中心不明确,层次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记叙描写失之笼统,不会具体展开,对问题和现象不会分析和概括,谈不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等等方面的问题,也不愿动笔,让”货”白白地流失。而这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
  1.2教师指导颠倒思维程序,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指导学生写作,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之后才是教学生“如何写”因为前者是后者的灵魂、前提。“如何写”的每一个指导过程,就是“写什么”的具体体现。解决“如何写”,必须从“写什么”的角度去指导,才是抓住了要害。离开了内容和思想的充实与合理,单纯的形式和方法的灌输,从来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多角度立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以“一件有趣的事”为例子,有些教师总是要求学生按照程式写明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且反复强调“经过”要详写,要写出你当时是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等等。这种方程式地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程式先划步骤,然后在这些步骤里填上内容。学生们在教师这样的指导下长期训练下去,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这样的作文,即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内容空乏,缺少真情实感。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更有些教师经常采用“先说后写,优秀范文示范”的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有着它的可取之处,但都容易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从众心理,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掉进模仿的死胡同里不能自拔。
  小学学生写作心理的可塑性极强。课堂讲授,课外辅导会变成超强度的全方位引导,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老师若不能制定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计划去指导学生作文,那么讲授就会变成成为他们的桎梏,甚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表达独特个性语言的思维丧失。
  2.培养多角度立题能力的策略探究
  2.1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多角度思考之所以是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因为它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策略构建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阅读教学中只有实施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品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活力,使他们自信,自主。
  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发散思维,培养创造能力。这正是世界多元文化形成并发展的精神基础。多角度思考既是弹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又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持续发展。
  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古诗,就蕴含着种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都让人回味无穷。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特长爱好,阅读基础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学习同一篇作品后引起的共鸣当然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可能性阐述。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对“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一抛出,便激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多种猜测。我对这些猜测没有筛除,而是鼓励学生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努力寻求答案的多样性。对作品的多角度思考,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立题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2.2让学生不再”人云亦云”。
  文体的开放性是当前学生习作的一大特色,这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空,给学生创设了扬长避短的机遇,但也使一些学生无所适从,不少学生因写作目的不明确,事先没有对象感,选材,立题,构思,语言等方面随心所欲,写到哪里算哪里。用统一的题目和标准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又会致使一部分学优生因为要求过低而失去学习习作的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因为无法达成习作目标而失去习作的信心。
  续写作文是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作文形式,因为它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去尝试。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从不同的视角写出不矩于生活的人和事,从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我精心设计材料,从范围上看,可以是特定的人物,事件或环境,可以是事件的开端或结局;从形式上看,可以是一幅图景,一段录象,一个道具,一段文字。我曾提供这样的题材给学生:放学后,张凡和王杰同学在教室里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玻璃。要求学生针对这个题材写一篇作文,让学生多角度思考。结果,他们写出了下列文章:《知错就改》,赞扬某同学和某同学有了错误能及时改正的精神;《我们不应该那样做》,写某同学要溜走时,另一名同学劝阻他不要那样做;《你们都错了》,写两名同学都犯了错误,悄悄溜走了。不同的立题源于不同的想象,用这一平淡的小事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总之,在学生自主作文时,要充分信任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激励其自信心,逐步挖掘其潜力,使其作文思维得以最大程度地发展。在写作内容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层次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形成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实施得恰到好处,可以使学生不再“怕”作文,让学生“爱”上作文,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卷3),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