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进行有效评价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作者】 侯丽瑛

【机构】 贵州省盘县柏果镇柏果中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能只停留在写作的方法、能力上,要从学生整体的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有效评价;分时段;众角色;多层次评价;提高写作兴趣
【正文】
  作文难改,恐怕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心声。两个班一百多名学生,一学期每人至少要写八篇大作文,再加上日记、周记、月考、期末考试写的作文,真可谓不计其数。当孩子们把自己的作文本交上来时,当一篇篇劳动成果呈现在你的面前,并渴望着得到你的肯定时,你该如何面对?一篇篇精批细改?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作文中反映出的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又时常让你感到束手无策;面对一篇较差的作文,该怎么去评改,怎样去鼓励……
  在平时的教学中,或者听作文讲评课时,大多情况是教师先把学生的作文归类,然后找出各类例文到课堂上去读,并指出这些作文的优缺点,告诉学生怎样去修改。还有的老师把作文课上成了表扬与批评课,对好的作文及作者大力表扬,对不好的作文及作者就点名或者不点名批评。这些做法,不但起不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还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厌写情绪。
  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如何的重要标尺。写作教学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行为改变的强化定律一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用白鼠做过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他把一只白鼠放入实验箱内,当它偶然踩在杠杆上时,立刻有一颗食丸滚入食物盘,对它的这个动作进行奖励(强化)。几次过后,白鼠踩杠杆的频率增加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原理:强化在反射形成和消退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斯金纳认为:如果人们在无意中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人们以后就会多做出这类行为;如果人们无意中做出的某种行为导致了惩罚,则以后会尽量回避这种行为。
  这就是说,当一个行为发生后紧跟着一个刺激(强化),这个行为便会再次发生。其实,在语文写作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个定律来激发学生尝试想写作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里的强化就涉及到我们说的有效反馈或者评价。
  初中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要他们自觉自发地热爱写作,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很难持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适时适当地给予恰当而有效的反馈或者评价。教师积极有效的评价,既要表扬学生习作的成功之处,又要帮助学生查明不足。这就要我们老师把评价的工作做好做实。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做法,略谈感受。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评价有以下几点建议: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一、分时段评价
  1、日常积累。学生最烦恼的就是没东西可写,关键在于平常没有留心,不懂得积累。“厚积而薄发”,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日常的积累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多以鼓励为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写作素材。也要对其进行指导性评价,让学生学会选择、掌握方法,不至于盲目搜索。可以采用知识竞赛、资料展览等方式,结合教师、学生的评价,将日常积累做扎实。比如,低年级时,每天阅读名家名篇并做好摘记,每周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等。
  2、前期准备。不少习作在动笔之前都要求学生有所准备,例如:记一次实验、我喜爱的一样物品、描写某处景物、读后感(观后感)等等,都要求学生事先实践、仔细观察、认真回忆或者收集相关资料。在这个准备阶段,学生的表现如何,教师也应该给予评价。如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认真观察要及时评价;资料收集是否全面、及时、有效,有无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甚至影音资料等,都要进行评价。写作前期的准备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及最后作文的优劣。评价要注意以指导为主,让学生做到在动笔前心中有数。记得我们曾经组织学生看过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海洋天堂》、《忠犬八公》等,学生看得特别认真,看完后的观后感都写得棒极了,可谓人人有话写人人有感发。记得有一次听一位老师的作文课——教学生学会观察。她准备了三个杯子,一杯水,一杯白酒,一杯白醋,然后分别请学生上台闻一下味道,下面的学生观察台上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几分钟的观察结束,学生马上动笔写作。后来学生当堂完成的作文,真是妙笔生花令人赞叹。
  3、写作指导。完成前期准备后,教师往往要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这个过程包括写前指导、草稿修改、作文誊写。在指导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多,这时就要及时评价。注重指导性评价的同时,也要注意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修改,也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写、如何改。特别是草稿修改的评价,既要发现优点也要指出缺点,鼓励与诊断相结合。
  二、众角色评价
  评价的权利,不应该是教师独享的,学生甚至家长都有权进行评价。多个角色的评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己,也能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
  1、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日常写作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具有权威性、指导性。通过评价,能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能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教师的作文评语要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具体给予。比如,性格内向又很要强的学生,教师的作文评语应多一些溢美之词,即使批评也需幽默婉转;性格外向又不求上进的学生,教师评语可多说点缺点,语气可严厉一点;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可以提出更高要求,作文水平低或中等的同学应多予表扬。一句话,要针对具体人而定,不能搞一刀切。班里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也没有两篇相同的作文,作文评语要有针对性。要说出学生作文好在哪里,更要说出学生作文的缺点在哪里。在指出缺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效,不能笼而统之,如主题不明确,主意不新不深,条理不清,语言不生动,叙事不具体,等等,而要以具体例文,说明主题明确、立意深刻、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叙事具体的办法,让学生看了教师的评语之后,不至于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比如立意深刻,老师可用莫怀戚的的《散步》、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等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借景抒情散文让学生感悟;可以用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等谈人生感悟的文章让学生受启发;可以用《读者》、《青年博览》等杂志上的美文让学生思索;更可以经常地让学生观察思考,从不同角度立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比如语言优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一些诗歌散文以丰富语汇,锤炼语言,可以让学生摘抄一些优美的文字,开展摘抄交流和竞赛等。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最迫切需要的,学生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渴望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多角度的从字词句、文章的内涵等各方面进行有效地评价,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更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完善人格的形成。  
  2、学生评价。学生可以采取自评、他评、互评的方法。在日常写作教学中,也是常常采用的评价方法。学生的自评是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他评是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他人的过程。互评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在写作活动中,我们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尝试着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会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当然,训练开始,要教给学生如何从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甚至书写、文面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每次写作练习,我都会首先让每位学生自评,针对自己的作品写出体会,然后同桌或者小组互评,告诉学生评价的分寸,还要求根据评价标准尝试写出评语,甚至能提出修改的意见,学生慢慢学会了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评价,还是一种学习、体验、提升,不仅仅学习写作,还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3、家长评价。家长的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家长,比如了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家长对教师的希望,家长本身的素质等;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特别是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家长,包括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的看法等。家长的评价也是家校沟通的一种方式、一座桥梁。
  教师、学生和家长,这三个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高度进行评价,使写作评价更富有立体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多层次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可见,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能只停留在写作的方法、能力上,要从学生整体的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往往是不少教师容易忽略的方面。教师常常重能力的训练,轻情感、态度的养成,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在写作评价时,应该纵观整个过程,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好的习惯、态度给予肯定。
  四、及时评价
  有些学生的好胜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在完成写作后急于老师马上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急切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我们有的老师把学生的写作文章放在一边,好几天置之不管,难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趁着学生印象深刻及时评价,学生才能更好的修改,如果评价不及时,学生淡忘了要写的东西,不光修改有难度而且还会慢慢减弱孩子写作的积极性。
  五、评价语言精准到位
  老师给学生的评语不能带有批评性,打击性语言,我认为评语首先要具有激励性,抓住学生写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鼓励学生自己改正。可以用问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时间。让学生揣摩批语的言外之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然后进行修改。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应该用一种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其次,批语要具有启发性,一句简单委婉的批语,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创作的兴趣。每篇习作都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修改问题。教师的评语精辟了,认真了,学生就会有效地模仿,师生间的对话就和谐了,久而久之,好的作品就成型了。
  有效的写作评价,是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教给学生作文技法的有效平台。写作评价,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风景,描绘得好,能让学生大放异彩;写作评价,是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搭得好,能拉近你我的距离;写作评价,是充满教学智慧的殿堂,没有最好,只有不断探索、发现、改进……当然,做好写作评价非一日之功,而是要长期实践,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让学生因有效的评价而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余江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01期
  [2]崔昕平.中美作文评价标准的比较 2004-06-21 语文教学通讯 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