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创生性资源搞好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马云杰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第二小学

【摘要】对于课程资源来讲,同样如此,课程资源到处都有,我们并不缺乏,缺乏的是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利用。我认为,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创生性资源为教学过程注入了生命力。如果我们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创生性资源;课程资源;阅读教学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能预见到课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创生性资源,演绎教学精彩,甚至使其成为学生铭记终身的珍藏,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那么教师如何发挥、巧用创生性资源、演绎教学精彩?
  一、重视不明确的认识,开启智慧的门窗
  学生从自身经验去解读课文建构认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曲解和误解,造成不明确的认识。而有些不明确的认识,往往具有较大的教学价值,可供研究和反思,开启学生的另一扇门窗──打开智慧之门,嗅出精神“芳香”。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在学生讨论文中蔺相如的勇敢机智时,一位学生说:“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就假意说这块璧上有点小毛病要指给秦王看,就把璧骗回来了。”一个“骗”字,尽管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是不可小看的错误。于是我便抓住这一点,让大家讨论:“璧是被蔺相如‘骗’回来的吗?从课文中找找根据。学生细读课文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能说是‘骗’回的,因为这块璧原来就是赵国的。”“蔺相如是用妙计把璧要回来的,我觉得这里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过人。”“蔺相如拿到璧后,还对亲王说,‘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不仅机智过人而且十分勇敢。”……这不仅仅是纠正了一个“骗”字的错用,而是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丰富精神内涵。
  二、关注要处的质疑,构建新知的捷径
  课堂上的质疑,是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的解读课文、建构新知中必然产生的矛盾落差。由于小学生同龄群体在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相似性,往往使某些质疑具有普遍意义,教师若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做文章”,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最值得挖掘的教学资源。
  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有学生质疑:“李大钊同志被捕时身边带着手枪,为什么不开枪打敌人?”为什么不开枪?这与李大钊同志的优秀品质有联系吗?教师看了这一问题的教学价值,便改变了原先的教学设计,说:“李大钊同志为什么不开枪?这个问题提得好,值得我们去深读深思。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找不开枪的原因好吗?”
  于是全班同学兴致大增,谁都希望能找到不开枪的理由:
  “因为当时是在街上,又是白天,如果开枪打起来,会伤了老百姓。”“当时在身边的还有李大钊幼小的儿女,他不想让孩子们受到伤害。”“从整篇课文看,李大钊在法庭上、监狱里都一直在和敌人作斗争,揭露敌人镇压革命、杀害人民的真面目。他不开枪正是为了保存力量,更好地与敌人斗争。”
  ……于是,大家进一步读懂了课文,李大钊不开枪正是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爱护人民、憎恨敌人、勇敢机智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策略和精神。在学生的质疑中把握教学机遇,开掘教学资源,由此可见一斑。
  三、宽容奇谈与怪论,追求真实与高效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课堂上,学生常常不会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甚至是“奇谈怪论”。这些既是对教师理念和智慧的挑战,也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多一些宽容。这时候除了注重问题的对与错外,更重要的学生思维的过程、求证的过程往往就能成为一道亮丽的课堂风景线。如教学《穷人》一课,我对学生提出了“桑娜家‘温暖而舒适'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这说明桑娜家并不穷。我这样变换问题:“她家怎样‘温暖而舒适’?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一转变问题的角度,使学生很快而又真实地体会了桑娜的勤劳品质。
  四、正视为师的错误,化为积极的因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的巴迪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他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我相应板书“得意洋洋”,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正当我和学生读得投入的时候,忽然听到学生当中有人在大声嚷道:“错了!错了!” “老师,您黑板上‘得意洋洋’的‘洋’字写错了,应该是‘飘扬’的‘扬’字。”听了学生的话,我看看自己的板书,再次笑着说:“没错,就是这样写。”我并不认为我写错了,我的头脑里就是“得意洋洋”而不是“得意扬扬”。小A又在喊了:“老师,你真错了。不信你看看课本。”一看书,课本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得意扬扬”。我当时被弄糊涂了,教室里也开始骚动起来,有的同学说:“《田忌赛马》一文中齐威王赢了田忌,得意洋洋用的就是黑板上写的这个字。”有的同学说:“我在刊物上也看到这个词和老师写的一样。”有的同学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的‘得意扬扬’和课本里的一样。”就这样,短暂的一节课被我写错的字、被学生的插嘴扰乱了。我先是感激地对小A说:“你敢于指出老师的缺点,你真勇敢!老师应该感谢你,你教会了老师怎样写‘扬’字!”随后,我把字改过来,诚恳地向同学们道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也会无意识地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成为支持课堂教学的积极因素。
  创生性资源虽然对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利,虽然对促进教学效果有利,但并不是所有的创生性资源我们都无选择的利用,对教材不利或毫无用处的漫无边际的创生,教师就不要利用,对这样的“创生性资源”要及时进行引导,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要完成一定的目标与任务。
  参考文献:
  [1]《创生性资源让课堂“活”起来》作者:许嫚安
  [2]《让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智慧拓展》作者:谢卫红
  [3]《在生成与预设间寻求平衡》作者:林乐珍
  [4]《如何让“体验”成为一种需求》作者:董霏
  [5]莫让“生成”转瞬即逝》作者:汪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