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业节水新策略

【作者】 张淑红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金冢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正文】节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一大百利而无一害的重大举措,面对国家水资源的逐渐短缺,我国正在千方百计的在不同的行业进行节约用水。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用水,但我们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农业节水的长远计划和最终目标,这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更快进步。国家要联系各级农业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限制用水,面对水资源要采取统一规划和建设人类未来的生态环境计划相互协调的具体规划。当一定要考虑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节水的需求。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及城市污水等的开发与利用。尽量掌握各地的农业用水情况,依据不同的用水需求满足农业用水,但绝不能出现浪费或者是肆意用水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依据各地区水源的情况,因水制地,因地制宜,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在水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布局和规划在发展规模和实施生产时,要仔细分析水资源的用量,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在农业节水问题上要以不同区域的降水和湿度程度而定,在干旱地区要尽量补,但是在一些地区要适当节水。比如在一些北方大部分地区之内就是需要节水的重点区域,我们常常是以华北和西北的大部分区域为重要节水地区,因为那里的水资源真是很紧缺,而且这部分地区的光照较强,耕地面积较大。只有在这种地区采取恰当的方法节水才会使平衡生态资源系统,不至于出现大面积资源恶化现象。另外有很多都是大田农作物,而且这些地区在经济上发展较为落后,有很多科技节水设备无法应用,只能自筹资金建设,由于农民的耕地面积大,投入较多就是花费较多但是收入确实很少。在各个地区的工程建筑方面,有很多是大中型的灌区,对这些灌区的改造则是我们节水工作的重点,它们是国家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农业用水的使用量上偏大,致使这些灌区的节水内在潜力也是值得挖掘的。在节水技术的方面,我们往往开发和推广很为实用性的节水技术,尽量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继续普及和推广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技术;大力推广改进地面灌溉新技术;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区和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积极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因此在节水方面要突出区域重点,技术重点,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要分步进行,循序渐进,问题提高节水的效率和效果。
  二、改革管理体制、水价制度、健全农业节水技术体系
  市县统一管理井灌区,或者是成立专门的灌溉服务组织,负责管理不同层次的节水,可以在县里成立之后逐渐发展乡级管理部门,之后再延伸为村屯管理,这样三级管理,层层把关,在管理节水方面一定会有较大的成效。由县水利局统一管理全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统一发放地下水开采许可证,总体控制机井布局和开采量。乡镇负责具体实施和技术服务,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村级管理组织。也可成立县、乡、村灌溉服务公司,在县统一管理下实行有偿灌溉服务,协商定价,政府规定最高限价。建立并完善农业用水计量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加快实行按方计量、按户收费,尽快扭转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现象,在城里的生活用水方面要尽量限制到个人使用量,在水价方面进行调整,之后把结余的水资源一到农村,在村屯更是节约农户的生活用水,只是节约的水能用到农作物灌溉上,要依据水价的多少和人均用水量的大小定价格,这样就会节水较多水资源。建立严格的农业用水与节水管理制度。农业用水要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要在统筹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基础上,明确各地区农业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定额两套控制指标,作为管理农业用水的基本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的节水灌溉工程,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优先选用国家法定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建立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材料设备质量监督体系,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抽查,提高行业和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我们相信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小型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在山区和干旱地区,大力开展以集雨为主的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引水渠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通过骨干水源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相结合,增加农业灌溉供水量。二是开展灌区及配套工程建设。以面积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和小型灌区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快实施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完善水源工程的输配水渠(沟)系,发挥灌区改造整体效益,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提升灌区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三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合理配置水资源和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因地制宜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灌等节水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模式,减少输水损失。加强水费计收,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
  总之, 为解决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及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矛盾,水资源管理需要新思路、新策略。即控制水的需求,强调节水优先;加强源头控制,切实防治污染;多渠道开发水源,特别重视开发非传统水资源。我国是产粮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立国根本,由于现在国家的水资源出现短缺的现象较为严重,所以一定要尽快在农业方面节约用水就会减轻国家的很大负担。在农业方面尽量更新农业技术,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既节水又高产,真是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