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作者】 刘 沈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秀水镇清水小学


【正文】      一、尊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学困生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应付了事,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作为教师只看到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成绩不理想就予以否定,这将大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如果想真正帮助学困生得到进步,就不能因为他成绩不理想而歧视他,相反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叫苏日力格的男生,他头脑灵活、性格十分活泼好动,他上课控制力差,常搞小动作,所以影响了学习,上学期语文成绩分数是最少的。这学期开学,我把这位坐在最后面的学生调到了最前面,并对他说:“你上课老搞小动作,把你放在最前面是想监督你,希望你有所改变。其实最重要的是,你很会说话,我想看到你在上课时第一个把手高高地举起来,明白吗?”当时他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后来只要是他上课没搞小动作,积极举手,下课时,我都会对他说一句“你真是学习语文的一把好手!”每每听到这话,他都能露出自信的笑容。这学期,连续两次小考他都打了“优”。作为教师,只要平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困生也能成优生。
  二、发现一处亮点,鼓励创作欲望
  学困生作文无章无序,如若要挑刺,全篇见红,惨不忍睹,同时也伤了学生的写作自尊与写作积极性。教师付出的辛勤劳动不仅得不到学生认可,反倒起了副作用,让其对作文更深恶痛绝,真是得不偿失!与其这样,我们何不换一种思路?是不是一定要将学困生的作文与学优生相提并论呢?是不是学困生的作文真的是一无是处呢?答案很显然,再差的作文在同类作文中也有闪光点存在。比如说:某个词的准确,某句话的得体,某种技法的妙用,某种感情的体现……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挖掘的闪光点,都可以作为鼓励学生的依托。总之,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困生的“陋作”。不要光想着“挑刺”,而要多“种花”,才能多“结果”。也不必吝惜鼓励之词,不必担心过多鼓励会捧杀学生,让学生从我们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所得,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引发更强烈的作文兴趣与写作欲望。
  三、学生不适应新课改形成了学习困难
  1、部分同学,上课不发言,讨论当听众,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完全成了班级的“旁听生”。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语文实践发现总有部分同学,他们上课不发言,讨论当听众,甚至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完全成了班级的“旁听生”。这少部分学生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差生,他们成绩是愈来愈下。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特点是自制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够,自身品质差,学习兴趣不够浓等。其主要原因是:①新课改中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教学民主,学生自主探索,新课程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②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对教师依赖性强。关注的是师生互动中的新问题,少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和帮助,作业的布置少了基础性的联系……这些都导致部分学生不适应,成绩也逐渐下降。
  2、解决这一困惑需要做好四步工作。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让学习差生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并不是为别人而学的;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由自己来完成,别人无法代替你的学习,那只会是徒劳无功。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新课时尽量创设一个模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处在情景中来学习掌握新知识,以增强学习主动性。③为学困生搭建展示平台。学生发言、交流、展示要更多关注班级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指导,给他们理解宽容,逐渐建立他们的学习成功感。课堂教学要为弱势者留足时间和机会,教师还要善于为他们搭建其他展示舞台,使全体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中有均衡发展的机会,实现充分发展。④交给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就阅读、作文等语文学习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辅导或开展学习方法交流。让他们尽快适应新教材,新教法,掌握新学法。
  四、耐心地进行思想指导工作
  有些学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地转化,摆脱学困生的处境。
  五、新课程下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欠缺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1、学困生中留守儿童多。调查发现,我们学校的学困生中留守儿童比例达52﹪,远远超过了平均比例。部分学生正是由于家教的欠缺而成为学困生,另有部分家长觉得孩子的学习靠的是他们自己,家长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可他们并不知道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是家长与孩子一同学习。他们任由孩子自己一个人学习,对孩子的学习做到了不闻不问的。还有一些家长虽有意识但是没有能力教孩子,他们自己大字不识几个,该怎样去教孩子呢?这样家长的孩子在我校不仅成绩差,而且各方面表现出来都比较弱。
  2、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好两方面工作。对留守的学困儿童,协助做好代理家长制。及时与代理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学习情况。建立留守儿童课外辅导机制。多与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长学校让家长明白,应该给孩子创造如下的学习环境: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②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感到很好奇;③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④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⑤看到成功的机会;⑥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在做有意义的事。总之,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引导、点拨、帮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