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再议黑板板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罗莉莉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育才小学
【正文】黑板板书是教师上课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以极其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传递教学信息进行教书育人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沟通教材编排思路、作者写作思路、教师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思路的桥梁,是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直观性、能动性给教学中带来的极大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之笔,适当的黑板板书书写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之一,更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黑板板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常说,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点,在课堂上,当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分析,再逐一将学生理解了的、思考到的内容书写在黑板上时,在整堂课上,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之中,也能让学生在一字一句的书写中体会自己学习的收获。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构成篇章。文章第一节以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第二、三节分述了桂林的水和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进行第三小节的教学,一边教学一边讨论,并总结写出板书,再让各小组根据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节。
师:读第三节,想想文中抓住了桂林的山的哪些特点?
生:奇、秀、险。(板书)
师:如何写山的“奇”呢?画出有关句子。(生读课文,画句子。)
师:这些山峰外形奇特而且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多,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形态万千。(板书)
……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第三小节的学习,也完成了黑板板书:
奇:形态万千
山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节,读读课文,找找句子,说说重点,自己讨论出课文第二节的板书。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水 清:可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块无暇的翡翠
在讨论、总结、书写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找重点词句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了学习同类课文的方法。
如果将以上黑板板书过程换为多媒体课件的呈现,内容展示应该没有问题,鼠标一动即可将课前准备好的内容一一呈现,但此过程给学生的感触是那是老师提前已经做好了的,不是我们自己在课堂上总结得出的,不是我们思考得到的,不能给学生一种通过学习收获知识的喜悦。
即时进行板书书写能使教学的双边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字不需过多,重在提纲挈领,重在落实重点,重在锻炼学生思维,重在过程中进行语言的训练,重在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二、黑板板书能更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怎样更好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面对学生在教学设计之外提出的问题(或针对同一个问题的另外一种阐释),老师应学会一边与学生深入讨论,一边在黑板上板书。课堂上师生、生生的积极互动,不但使教学充满了生机,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内容、互动反馈中新生成的关键知识点也会特别多,比如课堂上伴随着师生和生生的互动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将其精粹的部分以课堂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这种更加亲切、更加人性化的及时反馈的优势,是教学课件无法比拟的。例如:在一次课上,准备给学生分析“陆续、连续、继续”这三个词语的区别,课前将字典上的解释一字不漏地制作成课件,预计在课堂上使用。
陆续:短时间的时断时续;
连续:接连不断;
继续:听了一段时间后又接上去。
当出示完这些解释后,看着学生们一个个似懂非懂的样子,只好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班上有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地说:老师你来看看我这样解释行吗。原来,该学生在名词解释后面加上了:陆续……,连续————,继续————。我将该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后,学生加深了对三个词语的理解,在运用这三个词语时也不成问题了。有时候,学生的思维、想法更贴近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智慧不可估量,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个机会,就会多收获一份惊喜。
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充满活力,适时、适当地将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内容展现在黑板上是对学生人本的尊重,是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途径,也能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三、板书的书写能对学生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而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是学生学习的活字帖。
有人说,粉笔字是一个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如果字写得不好,用多媒体代替,不能说不可以,因为我们看到在识字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汉字的方式,学生的兴趣也较高,但长此与往,教师不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基本功,而是千方百计地找替代,这对教师的成长极为不利。另外,我们不应该忽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如果课堂上教师能一笔一画在黑板上将一个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展示出来,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也会不断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曾经听过于永正老师上过的一次阅读课《圆明园的毁灭》,整节课中他引导学生抓住“1860年10月6日,国耻日,不可估量的损失”进行学习,课快结束时,安排了写字环节,于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书写,学生也边看边写,最后于老师以“端端正正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作为了本次课的结束语。课上结束,学生、听课教师掌声一片,那是对于老师该节课的肯定、认可、赞赏。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教师在板书的同时,透露出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态度,或沉稳,或大方,或含蓄,或刚毅,这种风格和气质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同时,教师的生动有序、整齐规范、字体风格与文章思想内容相一致的板书,及板书所展现的思路和过程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的来讲,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资源,对文章内容的补充、字词的归纳,省去了教师书写的时间,音像的运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化深奥为浅显。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抛弃传承并使用了多年的黑板板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二者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一、黑板板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常说,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点,在课堂上,当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分析,再逐一将学生理解了的、思考到的内容书写在黑板上时,在整堂课上,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之中,也能让学生在一字一句的书写中体会自己学习的收获。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构成篇章。文章第一节以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第二、三节分述了桂林的水和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进行第三小节的教学,一边教学一边讨论,并总结写出板书,再让各小组根据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节。
师:读第三节,想想文中抓住了桂林的山的哪些特点?
生:奇、秀、险。(板书)
师:如何写山的“奇”呢?画出有关句子。(生读课文,画句子。)
师:这些山峰外形奇特而且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多,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形态万千。(板书)
……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第三小节的学习,也完成了黑板板书:
奇:形态万千
山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节,读读课文,找找句子,说说重点,自己讨论出课文第二节的板书。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水 清:可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块无暇的翡翠
在讨论、总结、书写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找重点词句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了学习同类课文的方法。
如果将以上黑板板书过程换为多媒体课件的呈现,内容展示应该没有问题,鼠标一动即可将课前准备好的内容一一呈现,但此过程给学生的感触是那是老师提前已经做好了的,不是我们自己在课堂上总结得出的,不是我们思考得到的,不能给学生一种通过学习收获知识的喜悦。
即时进行板书书写能使教学的双边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字不需过多,重在提纲挈领,重在落实重点,重在锻炼学生思维,重在过程中进行语言的训练,重在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二、黑板板书能更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怎样更好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面对学生在教学设计之外提出的问题(或针对同一个问题的另外一种阐释),老师应学会一边与学生深入讨论,一边在黑板上板书。课堂上师生、生生的积极互动,不但使教学充满了生机,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内容、互动反馈中新生成的关键知识点也会特别多,比如课堂上伴随着师生和生生的互动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将其精粹的部分以课堂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这种更加亲切、更加人性化的及时反馈的优势,是教学课件无法比拟的。例如:在一次课上,准备给学生分析“陆续、连续、继续”这三个词语的区别,课前将字典上的解释一字不漏地制作成课件,预计在课堂上使用。
陆续:短时间的时断时续;
连续:接连不断;
继续:听了一段时间后又接上去。
当出示完这些解释后,看着学生们一个个似懂非懂的样子,只好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班上有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地说:老师你来看看我这样解释行吗。原来,该学生在名词解释后面加上了:陆续……,连续————,继续————。我将该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后,学生加深了对三个词语的理解,在运用这三个词语时也不成问题了。有时候,学生的思维、想法更贴近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智慧不可估量,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个机会,就会多收获一份惊喜。
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充满活力,适时、适当地将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内容展现在黑板上是对学生人本的尊重,是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途径,也能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三、板书的书写能对学生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而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是学生学习的活字帖。
有人说,粉笔字是一个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如果字写得不好,用多媒体代替,不能说不可以,因为我们看到在识字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汉字的方式,学生的兴趣也较高,但长此与往,教师不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基本功,而是千方百计地找替代,这对教师的成长极为不利。另外,我们不应该忽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如果课堂上教师能一笔一画在黑板上将一个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展示出来,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也会不断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曾经听过于永正老师上过的一次阅读课《圆明园的毁灭》,整节课中他引导学生抓住“1860年10月6日,国耻日,不可估量的损失”进行学习,课快结束时,安排了写字环节,于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书写,学生也边看边写,最后于老师以“端端正正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作为了本次课的结束语。课上结束,学生、听课教师掌声一片,那是对于老师该节课的肯定、认可、赞赏。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教师在板书的同时,透露出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态度,或沉稳,或大方,或含蓄,或刚毅,这种风格和气质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同时,教师的生动有序、整齐规范、字体风格与文章思想内容相一致的板书,及板书所展现的思路和过程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的来讲,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资源,对文章内容的补充、字词的归纳,省去了教师书写的时间,音像的运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化深奥为浅显。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抛弃传承并使用了多年的黑板板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二者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