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之我见
【作者】 祖武能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陕桥街道新河小学
【摘要】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关键词】教学评价;传统;改革
【正文】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评价的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评价制度与素质教育的不适应已逐渐显现出来。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过分偏重知识与技能的单维评价,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过分注重短期、集中的终结性考试评价,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评价主体单一,总是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等。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看考试分数,应重点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动力。
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就是评价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优化解决问题意识、知识的获得与掌握程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学生的“过程和方法”就是要考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操作的流程、科学思维的方法等体现过程的因素。如课堂参与(注意听讲、主动参与、发表见解、质疑讨论)。学习方法(会制定计划,会预习、复习,能利用网络资源),课外学习(有做课外习题、参与竞赛、研究性学习)。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要关注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探索真理,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关心科学、,接触社会、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共享成果。因为,情感、态度是靠养成的。《课标》也多处指出,如“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体会数学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成绩,而且要发现潜能,了解他们需求,帮助他们确定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多方式评价学生
1、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多方式评价学生,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了解,并及时有效地调整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比如:在我的数学课堂中,经常有学生会发现不同一般的解题策略,这时我会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赞美他。并将他的成绩记录下来。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师应重视评价的针对性和激励性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听到有些教师经常用“太棒了”、“好极了”、“你真聪明”、“老师太喜欢你了”等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发言。本人认为,这种评价用词过分,用得多了,则起不到激励作用。因为这种评价缺少具体指向,并且是浅层次评价。国外有的专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用“你真努力”比“你真聪明”表扬学生效果会更好。那么,怎么做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呢?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然后以好的为榜样,要求后两类向他们学习。受到表扬的总是好的一类,受到批评的总是差的一类。考试好的还是好的,差的还是差的,差生进步了还是比好生差。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进步的动力。所有这些都是同学间横向的学习评价造成的。可以说这对整体而言是公平的,但对个体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关注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特点、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发生的变化。而纵向评价是指自我前后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是与横向评价相对的,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呵护,是对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特征的关注,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让学生获得真实成就感的关键。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评价方式是“你比以前进步了”、“你的作业认真了”、“这几天你的计算正确率很高”、“你的字写得更漂亮了”等等。虽然我们有时会发现这样评价,学生可能会有点不好意思,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除了课堂上侧重纵向评价外,还利用数学周记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有个同学在数学周记中写到:我这一周听课非常认真,课堂上的内容我都能听懂,可回答问题时,我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为此我很苦恼。为什么我总比不过别人?针对该同学的问题,我在批语中写到:你的努力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老师也看到了,其实这一周你的收获很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还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这一周我感觉自己进步了很多,我最怕的应用题,现在做起来比以前轻松多了。可不知为什么,第五单元的考试中,我还是出了一些不该有的错误,影响了成绩。我该怎么办?为此我在批语中写到:你进步了,这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确实该引起重视。但好成绩是急不来的,它需要勤奋加细心的积累。只要你“厚积”了就一定会“薄发”的。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听到表扬。尤其是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更希望自己所做的努力得到肯定。只要教师在评价时,侧重纵向化评价,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学生与自己比,淡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就能切实的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真实的成就感,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五星、等级还是分数。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等进行评价。例如,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或完成某项作业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就典型地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过程性评价中,要将定期的正规评价如小测验、表现性评价和即时的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两方面的评价对改进下一阶段教学和学习是同样重要的。
由于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涉及教师个人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需要探求的深藏在其中的科学性、规律性的东西很多很多。在新课标的课改实践中,我的上述做法只是部分的尝试和探索,从中我也感受到了评价改革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同时也历经了摸索途径上的挫折、辛劳和迷茫,主要的问题有:多元化、多层面评价中评价元素构成的科学取舍问题;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评价中的权重分配问题;评价改革所带来的工作量负担等问题。实践探索中,这些问题的处理很多时候都是靠以往的经验或主观直觉。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孜孜不倦地实践、探索和创新,学科教学评价一定会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看考试分数,应重点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动力。
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就是评价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优化解决问题意识、知识的获得与掌握程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学生的“过程和方法”就是要考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操作的流程、科学思维的方法等体现过程的因素。如课堂参与(注意听讲、主动参与、发表见解、质疑讨论)。学习方法(会制定计划,会预习、复习,能利用网络资源),课外学习(有做课外习题、参与竞赛、研究性学习)。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要关注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探索真理,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关心科学、,接触社会、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共享成果。因为,情感、态度是靠养成的。《课标》也多处指出,如“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体会数学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成绩,而且要发现潜能,了解他们需求,帮助他们确定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多方式评价学生
1、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多方式评价学生,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了解,并及时有效地调整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比如:在我的数学课堂中,经常有学生会发现不同一般的解题策略,这时我会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赞美他。并将他的成绩记录下来。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师应重视评价的针对性和激励性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听到有些教师经常用“太棒了”、“好极了”、“你真聪明”、“老师太喜欢你了”等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发言。本人认为,这种评价用词过分,用得多了,则起不到激励作用。因为这种评价缺少具体指向,并且是浅层次评价。国外有的专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用“你真努力”比“你真聪明”表扬学生效果会更好。那么,怎么做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呢?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然后以好的为榜样,要求后两类向他们学习。受到表扬的总是好的一类,受到批评的总是差的一类。考试好的还是好的,差的还是差的,差生进步了还是比好生差。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进步的动力。所有这些都是同学间横向的学习评价造成的。可以说这对整体而言是公平的,但对个体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关注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特点、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发生的变化。而纵向评价是指自我前后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是与横向评价相对的,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呵护,是对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特征的关注,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让学生获得真实成就感的关键。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评价方式是“你比以前进步了”、“你的作业认真了”、“这几天你的计算正确率很高”、“你的字写得更漂亮了”等等。虽然我们有时会发现这样评价,学生可能会有点不好意思,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除了课堂上侧重纵向评价外,还利用数学周记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有个同学在数学周记中写到:我这一周听课非常认真,课堂上的内容我都能听懂,可回答问题时,我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为此我很苦恼。为什么我总比不过别人?针对该同学的问题,我在批语中写到:你的努力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老师也看到了,其实这一周你的收获很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还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这一周我感觉自己进步了很多,我最怕的应用题,现在做起来比以前轻松多了。可不知为什么,第五单元的考试中,我还是出了一些不该有的错误,影响了成绩。我该怎么办?为此我在批语中写到:你进步了,这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确实该引起重视。但好成绩是急不来的,它需要勤奋加细心的积累。只要你“厚积”了就一定会“薄发”的。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听到表扬。尤其是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更希望自己所做的努力得到肯定。只要教师在评价时,侧重纵向化评价,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学生与自己比,淡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就能切实的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真实的成就感,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五星、等级还是分数。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等进行评价。例如,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或完成某项作业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就典型地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过程性评价中,要将定期的正规评价如小测验、表现性评价和即时的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两方面的评价对改进下一阶段教学和学习是同样重要的。
由于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涉及教师个人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需要探求的深藏在其中的科学性、规律性的东西很多很多。在新课标的课改实践中,我的上述做法只是部分的尝试和探索,从中我也感受到了评价改革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同时也历经了摸索途径上的挫折、辛劳和迷茫,主要的问题有:多元化、多层面评价中评价元素构成的科学取舍问题;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评价中的权重分配问题;评价改革所带来的工作量负担等问题。实践探索中,这些问题的处理很多时候都是靠以往的经验或主观直觉。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孜孜不倦地实践、探索和创新,学科教学评价一定会更加科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