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渗透

【作者】 李兴玲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隘口乡中心校


【正文】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祖国建设的未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主张“德育为先”的思想,陶行知也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注重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我充分凭借课文,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训练途径,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识层次,全面而不是局部的、深刻而不是肤浅的,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
  下面就如何“渗透”,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导入新课时,巧妙渗透
  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课题是导入的必须内容,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讲授一课,可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让学生观看视频《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这样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是战士们对人民的热爱和对解放全中国的坚强决心,使他们奋不顾身,从而使学生敬仰他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发奋读书,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二、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以为自己年级高,因此字迹也越来越变的潦草。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那么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中“督”这个字时,我故意把“督”字上半部写高大些,而将下半部的“目”写扁小些,看上去给人一种“目”身上背负了高大之物,有不堪重负之感。再让学生跟写得规范的“督”相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通过一番比较学生便能得出:上下结构的字,为了紧凑,写时要尽量“上紧下松”些。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所得加以肯定,并及时加以点拨:字也有高矮强弱之分,它们也要创建和谐社会,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它们不争不吵,互相谦让,互相协作,为了适应新环境,其中某些笔画还主动发生了变化。由于它们识大体,顾大局,很顺利地就组建成一个和谐而美好的新家庭。就这样,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分析字型、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三、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文章所具有的思想内涵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语段,带领学生细心读,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从中体味,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启迪。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以〈〈将相和〉〉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壁归赵;又培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将相为什么能和好?经过一番讨论分析,学生大多能分析出他们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体会他们的爱国之心,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四、学生作文既是语文文字训练的过程,又是育人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有一段明确的表述:“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叶老在《作文论》中也强调:“作文最可贵的是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是啊,搞胡编乱造、移植他人的作品,不仅习作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与我们教育的育人目的是背道而驰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存在着假、丑、恶,儿童生活其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习作的过程,也是辨事明理,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
  例如,我曾经在三八节那天,布置了一篇题为《我为妈妈剪指甲》的作文。结果,几个妈妈在外打工的孩子居然也煞有介事地写了他为妈妈剪指甲的事,我知道情况后,并没有批评这些学生,而是告诉他们:事情做了当然要写,没做可不能胡诌瞎写,习作时,可以写写没做的理由、心情和想法,但绝不能说谎。第二天,那几个学生把重新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因为写上了他们的内心话,所以字里行间流露真情实感,非常感人。另外,学生的习作内容十分丰富,有写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有写师生情、骨肉情的;有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有写父母孝敬老人、关心邻里的……这些习作都是对学生陶冶性情的材料,我在对优秀习作进行品析交流时,学生怎能不受到感染呢?写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的体味和感悟,只有深入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外部表象中把握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真谛,描绘出生活的主旋律。观察事物,搜集材料,确立主题,取舍材料,写作修改文章,既是写作过程,又是思想教育过程。随着写作的深入,写作者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地深化。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