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 吴少华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梧桐树小学

【摘要】小学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品课传统教育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关键词】激发兴趣;确定目标;课堂改革
【正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教育创新和引导就是教师教给学生“渔”的方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知识。那么,怎样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引导呢?本人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映,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中设疑,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使学生的认识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并且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如我在上《规则在哪里》一课时,一开始用游戏来揭题,首先我介绍:“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吹气球”的游戏,比一比谁吹得大,吹得多。”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情绪被点燃了,全班同学都嚷嚷我来、我来。在吹的过程中,男生组老师给5秒钟就停,女生组老师给10秒,结果女生组获胜。这时男生都说不公平。这时我就问大家为什么不公平,于是同学有的说:这个游戏没有制定规则。这时作为老师我总结说:“没有规则,我们连一个小小的游戏都无法进行,我们游戏中有规则,那么还有哪些地方有规则?”由此,引入关于“规则在哪里”的本课活动主题。
  二、紧扣学科特点,确定教育目标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小学思想品德课是让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学科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之以传统的思品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课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强调知识结构,还体现了其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据大纲要求,扣教材本身,从思品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统一考虑教学目标,从而在思品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毕》要重视启发学生从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动物们在山羊老师处学习的不同态度及结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中段《什么是勇敢》要透过文字、结合图画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懂得勇敢与逞强的区别,激励学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学习。高段《给小燕的回信》则应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众多感人至深的尊师故事中去体验,激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崇高而伟大,他们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制订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体现了学生变机械接受、机械模仿式的学习为接受与发现有机统一的创造性的学习。
  三、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堂课总离不开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结合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课中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以景入情,引入课堂。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未来,师生一阵失望。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2)以情载理,情理交融。
  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如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对于李芳错误这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心情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错误的思想基础,紧接着扣住李芳的内心活动要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李芳的内心情感及思想活动,最后泻染李芳承认错误后受到大家的赞扬的情景。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承认错误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今学生记忆犹新。
  2、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创造性思维的大家庭中,发散思维可谓是天之骄子,因为人们大部创造性设想都是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在思品教学中,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文内、文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在处理教材“李芳回到家里,心情乱极了”一节时,教师提出了“请同学们帮李芳分析一下,此时她可能面临着哪几种选择,后果怎样?”一石激直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这为后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确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己任,努力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创新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