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优化教学浅见

【作者】 周新国

【机构】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


【正文】课堂教学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的关键。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课,有其特殊性,它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又有知识性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防止出现一些极端化的错误倾向,特别要防止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的忽视教师主导作用,重形式轻内容,把简单的教学问题复杂化等倾向,正确把握和恰当处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系列关系,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以便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巧妙设计,精心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好头,是课堂成功的基础。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有效的方式导入:1、故事导入法。故事,谁都会讲,谁都爱听,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启迪,并能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在教学《合作竞争》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蚁球漂流”的故事。而后引导学生思考:“若是蚂蚁个个都想爬上来,不抱成一团,各自逃生,能行吗?”进而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合作,竞争”。2、时政导入法。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在教学《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运用2008年时政热词“人肉搜索”以及相关案例导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探讨“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而引出课题“尊重他人隐私权”。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悬念导入法、情景导入法、发散思维导入法、直观教具导入法等。不管运用什么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导语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导语既要短小精练、简洁,又要新颖独特;在导入方式上,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究综合。
  二、转变观念,精心备好每节课
  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职能,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新的课标与教材给我们提出的新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精心地备课、精彩地解说和积极地教学反思,才能诱发学生去思考、探索。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过去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被无限放大。教师的手总是伸得老长,梦想操弄一把万能的刻刀,把自己的一生所学都刻到学生的心坎上。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将教材中时代性、科学性、纵横交错的结构性、以及“三维”目标深入浅出地挖掘出来。如果教师不打破陈规,不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而错误地认为:教师是教书,学生是读书,教师只教课本知识,而学生也只有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就无法突破陈规达到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展示学生个性,丰富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创设情景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录像、阅读材料、多媒体展示、模拟现实、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避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但教师要起好主导作用,不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偏离主题,不能忽略某些观点,不能违背我国的法律和脱离了道德许可的范畴,这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示了学生个性。同时,我又将课堂交给主持人(由学生来扮演),在小品表演结束后,主持人安排全班同学来评析每一类角色,在评析过程中,学生们自然就懂得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犯罪分子的心理表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性,应该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展开了,兴趣也提高了,课堂也不枯燥了。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
  历史上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问题,遇到了困惑,从而激发了人们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最终探索新的途径,催生一项项新的发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向未知的知识领域突破。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仔细而全面的观察,发现问题的细微之处,从而经过分析比较,总结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大胆质疑,展开想象。当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含有创新的苗头时,教师一定不要给出答案,而要设法创造氛围,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能够独辟蹊径,善于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课堂提问力求高效,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课堂问题的优化设计,只有把课堂知识形成良好的问题呈现,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才能把知识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的提问有效性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一些问题: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一两个问题,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提问的质量不高、单调,常常出现“对不对,好不好”,有些问题模棱两可,让学生无从回答,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问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比如利用中学生具有好奇、质疑求知欲望这一心理特点,以疑激欲,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萌发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趣问、悬问、巧问、精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技巧,创设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
  总的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克服旧观念,认真备课,积极动脑,充分设置有效的课堂教学情景,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丰富有趣,才能实现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