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李 琳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振兴小学


【正文】

  21世纪,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是探索、改革和创造的时代。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我国国民基本素质的期望,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也是对学生心理影响最大的一项活动。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则必须树立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这一责任,并在学校教育和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科学教学,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和理解,我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些许的经验。从科学课教学来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改善师生关系,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
  关系,开放和宽松的学习气氛,是科学课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如果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权威的、专制的,课堂气氛是封闭、紧张的,那么会使学生遭到严重的心理打击,产生心理障碍,促使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转变教学态度,对学生给予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创设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将严格要求与耐心指导相结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情感投资,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良好的心理体验,没有紧张和压力,学生的心理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避免了许多由于师生关系过于紧张和学习气氛过于沉重而导致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二、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心理
  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结构和内容安排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学生的心理,会使学生学习精力不集中,缺乏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弃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如: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可以利用精心设计的小实验、小活动、巧妙的问题或直观的教具学具迎合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堂教学的中间阶段,安排一堂课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学生大脑的兴奋性达到最高峰时,来完成学习总任务的百分之八十,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精力开始分散时,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还没进行完,或在学习最关键的时候出现学习疲劳;在学生大脑兴奋性逐渐降低的中后阶段,允许学生适当休息,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习的重要部分做必要的重复。这一阶段可以通过设计各种联系课堂内容的小活动,既让学生大脑得以适当的休息,又能重新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科学课教材中渗透着许多适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挖掘和补充,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在三至五年级科学中,涉及到有关人体及人体器官的各方面素材,(三年级《我们的身体》单元、四年级《我们吃什么》单元、五年级《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健康教育》课本中的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卫生保健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教育,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及各种生长发育的正常现象,能正确的对待即将来临或已经来临的青春期,降低学生在青春期由于缺乏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而带来的种种心理问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另外,科学课教材中还包含着许多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素材,通过对学生有序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避免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因为思维混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采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科学课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不科学,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会形成学生进行机械记忆,不动脑筋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师生沟通,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单一的教学方法由于缺乏趣味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进行教学。如:对于中年级的学生,以激趣为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玩中学,并适当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问题,半扶半放;对于高年级,则在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之外,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对学生中长期观察和实验方面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对于活动类课程,可采取实验探究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模拟创造法等进行教学;对于科学常识课中某些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内容和过程(如:叶的光合作用,人耳不能听到的声音等),可以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再现和模拟教学;对于涉及到有关自然、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一些内容,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等可采用角色扮演法或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再现模拟进行教学。
  总之,科学课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了解学生的坚持性还在发展之中,要注意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
  五、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生进行科学学科学法的指导是科学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改善学生的自我监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避免学生因学习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一些对学习的负面心理,如:挫折感,无助感,学习焦虑等。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时要注意一般与特殊的结合,即:既要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有普遍意义的学法介绍,也要结合个别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因人、因心进行指导。具体要抓好两个阶段的学法指导:一是新开课的学法指导。如:三年级新开《科学课》时,不仅要激发其兴趣使其乐学,而且要授之以法,助其会学。二是在每一个新阶段的指导。如:小学各阶段的科学课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具有相应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上新课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及个别学生学习心理的咨询,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内容,掌握更新的、更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之,科学课教师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除了要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还要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密切配合,更全方位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过来讲,当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时,也能在其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容易的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