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用新时代的理念扬起小学语文课堂的风帆
【作者】 古丽汉·热合买提
【机构】 新疆沙湾县西戈壁镇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空间很大,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想象,放牧着我们心中那火一样的热情,让课堂师生的情绪高涨,让语文课堂在我们的精心策划下更加妙趣横生,让一切静止的事物瞬间灵动起来,从而扬起小学语文课堂的风帆。【关键词】新时代;小学语文;风帆;教材
【正文】天真、幼稚、活泼以及好动是小学生所表现的主要年龄特征,作为成年人的教师,面对一群与自己有着较大年龄差距的学生,如何让自己理解他们或者让他们理解自己,便是一个主要探讨的课题。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得以正常发展,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偶有所得,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站在教材编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理解教材所要达到的目的,方能进行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规律中可以感觉到,教材本身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这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为以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教材还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基本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让学生体会基本语言所蕴含的情感空间。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也是教材的一大特色,教材要求从小就应当培养学生用严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思考,在长期运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为此,教材编者也充分考虑到了每个时代背景之下生活的学生,将相应的时代特色的内容通过课文的方式在教材中加以体现,其中不乏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所以,每一篇课文的选编都充分考虑了两个特点,既要保留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较强生命力且文质皆美的课文,又要将当今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加以补充,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所有的设计都带有时代的烙印,使学生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的思维以及新时代的情感。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视野开阔的天窗,让学生在狭小的环境空间中,也能观察并享受着广阔的世界所带来的快乐,将最新的人类科技文明用最通俗的语言展现给学生,同时也没有忘记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遐想。新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生存的本领,拥有丰富的创造力,更加独立自主。因此教材在具备优美的语言运用的同时,其生活的实用价值也表现得更为明显,注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当中的应用能力。
语文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中,自然会明白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从而有了一个明确的教学方向,不至于太过迷茫。
二、在新时代力量的感召作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新时代所提供的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那丰富多彩的生活而独立存在,我们的生活便是一个庞大的资源体系,有的素材是现成的,而有的素材则需要我们不断的寻找和挖掘,一句话,教科书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我们强调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来完成必备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将有限的书本内容与社会生活中最前沿的科技文化相结合,从而延伸课本内容。有人苦于找不到更新的素材,其实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英特网所赋予的多媒体力量突显于我们的眼前,无疑是为教学的发展如虎添翼,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大量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能使所要教授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有较强的感染力。多媒体技术是将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方面相结合,将教学信息充分地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代替了以往单一的感官刺激的局限性,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力量。在这个丰富的生活世界里,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比如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入学教育便要学习基本的汉语拼音,在这个部分如果光靠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扮演独角戏,毫无疑问,收效甚微。如果结合多媒体技术,将汉语拼音单一的字母通过动画的方式形象化,趣味化,并配合多媒体标准的读音,或者是将拼音字母儿歌化,这无疑是为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与此同时,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有一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文字和课本所提供的平面插图等有限的信息来理解这一篇课文,教材上的插图毕竟只能提供课文内容的某一瞬间,而无法延伸下一个情景,导致学生的理解难以达到更深的层次。若能利用相关动画软件将本节课的内容做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视频,其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乐趣,又增加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形象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回味无穷,无意当中使得这一节的内容在学生脑海中持续的时间更加长久,动画故事代替了教师单一的讲解。
三、精心创设问题,让问题充满诱惑性,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自始既不多讲,而以提问指点代替多讲。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而不是为提问而提问。”课堂提问的方式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更是教学的艺术体现,可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必须用尽心思,不仅要让问题设得巧妙,而且还应注重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有一篇课文叫《神笔马良》,在教材几经更新的年代,这篇课文一直保留至今,足以显现此文的魅力所在。谈到《神笔马良》,很多人自然会想到《西游记》,都是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往往都是美丽的,神奇的,所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西游记》中孙悟空手里所拿的物件与《神笔马良》中马良所拿的物件相比,都富有神奇的魔力,如果这两个物件都在你手中,你将会用来干什么?这样的问题设计自然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勾起他们主动参与思考与想象,让其浮想联翩,既培养了他们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又训练了他们的想象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当然,教师也不能闲着,要陪他们一起玩,将他们想象的内容引导并上升至更高层次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说:“我如果有这样一支神笔,我会用它画出一片美丽的天空,和一片青青的草地,再画一群美丽的孩子,并为他们画上一颗善良而富有进取的心,让他们勤奋学习,将来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毕竟学生还处于幼小的年龄阶段,对这种问题的想象可能只停留在一些肤浅的层次,为了让学生的思想能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或者上升到更加健康和正面的层次,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果我有这样一支神笔,我要将爸爸妈妈画得更加年轻,让他们永远陪伴在我的身边,永不老去。”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空间很大,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想象,放牧着我们心中那火一样的热情,让课堂师生的情绪高涨,让语文课堂在我们的精心策划下更加妙趣横生,让一切静止的事物瞬间灵动起来,从而扬起小学语文课堂的风帆。
一、站在教材编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理解教材所要达到的目的,方能进行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规律中可以感觉到,教材本身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这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为以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教材还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基本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让学生体会基本语言所蕴含的情感空间。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也是教材的一大特色,教材要求从小就应当培养学生用严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思考,在长期运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为此,教材编者也充分考虑到了每个时代背景之下生活的学生,将相应的时代特色的内容通过课文的方式在教材中加以体现,其中不乏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所以,每一篇课文的选编都充分考虑了两个特点,既要保留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较强生命力且文质皆美的课文,又要将当今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加以补充,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所有的设计都带有时代的烙印,使学生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的思维以及新时代的情感。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视野开阔的天窗,让学生在狭小的环境空间中,也能观察并享受着广阔的世界所带来的快乐,将最新的人类科技文明用最通俗的语言展现给学生,同时也没有忘记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遐想。新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生存的本领,拥有丰富的创造力,更加独立自主。因此教材在具备优美的语言运用的同时,其生活的实用价值也表现得更为明显,注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当中的应用能力。
语文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中,自然会明白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从而有了一个明确的教学方向,不至于太过迷茫。
二、在新时代力量的感召作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新时代所提供的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那丰富多彩的生活而独立存在,我们的生活便是一个庞大的资源体系,有的素材是现成的,而有的素材则需要我们不断的寻找和挖掘,一句话,教科书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我们强调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来完成必备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将有限的书本内容与社会生活中最前沿的科技文化相结合,从而延伸课本内容。有人苦于找不到更新的素材,其实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英特网所赋予的多媒体力量突显于我们的眼前,无疑是为教学的发展如虎添翼,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大量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能使所要教授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有较强的感染力。多媒体技术是将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方面相结合,将教学信息充分地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代替了以往单一的感官刺激的局限性,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力量。在这个丰富的生活世界里,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比如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入学教育便要学习基本的汉语拼音,在这个部分如果光靠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扮演独角戏,毫无疑问,收效甚微。如果结合多媒体技术,将汉语拼音单一的字母通过动画的方式形象化,趣味化,并配合多媒体标准的读音,或者是将拼音字母儿歌化,这无疑是为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与此同时,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有一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文字和课本所提供的平面插图等有限的信息来理解这一篇课文,教材上的插图毕竟只能提供课文内容的某一瞬间,而无法延伸下一个情景,导致学生的理解难以达到更深的层次。若能利用相关动画软件将本节课的内容做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视频,其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乐趣,又增加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形象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回味无穷,无意当中使得这一节的内容在学生脑海中持续的时间更加长久,动画故事代替了教师单一的讲解。
三、精心创设问题,让问题充满诱惑性,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自始既不多讲,而以提问指点代替多讲。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而不是为提问而提问。”课堂提问的方式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更是教学的艺术体现,可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必须用尽心思,不仅要让问题设得巧妙,而且还应注重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有一篇课文叫《神笔马良》,在教材几经更新的年代,这篇课文一直保留至今,足以显现此文的魅力所在。谈到《神笔马良》,很多人自然会想到《西游记》,都是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往往都是美丽的,神奇的,所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西游记》中孙悟空手里所拿的物件与《神笔马良》中马良所拿的物件相比,都富有神奇的魔力,如果这两个物件都在你手中,你将会用来干什么?这样的问题设计自然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勾起他们主动参与思考与想象,让其浮想联翩,既培养了他们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又训练了他们的想象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当然,教师也不能闲着,要陪他们一起玩,将他们想象的内容引导并上升至更高层次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说:“我如果有这样一支神笔,我会用它画出一片美丽的天空,和一片青青的草地,再画一群美丽的孩子,并为他们画上一颗善良而富有进取的心,让他们勤奋学习,将来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毕竟学生还处于幼小的年龄阶段,对这种问题的想象可能只停留在一些肤浅的层次,为了让学生的思想能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或者上升到更加健康和正面的层次,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果我有这样一支神笔,我要将爸爸妈妈画得更加年轻,让他们永远陪伴在我的身边,永不老去。”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空间很大,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想象,放牧着我们心中那火一样的热情,让课堂师生的情绪高涨,让语文课堂在我们的精心策划下更加妙趣横生,让一切静止的事物瞬间灵动起来,从而扬起小学语文课堂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