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 徐 维
【机构】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融安二中
【正文】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学校教学的附属品,它与学校的其他教育处于相同的地位,甚至要高于其他方面。
首先,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高速发展,纵览全球风云,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竞争的基点由军事、经济转向综合国力,其实质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成为时代的主导者。因此,学校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所谓的人才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能想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因此,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为其他各育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其次,青少年的心理现状使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199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报告: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而同年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199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对北京两万名中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32%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改善,必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早日提上日程来,并要充分地给予重视。
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时下,全国各中小学正在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成为21世纪的教育口号。何为素质?素质即指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等。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它不仅制约着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是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以形成的核心机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良性发展、不断优化的重要手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一定的效果,其关键在于各级领导、教师的重视与否。目前,虽然许多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还有不少的学校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
一些学校领导不但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把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摆设。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能胜任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安排作心理辅导老师。这些教师既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教学方法又陈旧落后,往往会对教育结果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这部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
另外,据对烟台的三个县级市(莱州、招远、栖霞)6所中学6位教师的调查访谈,发现大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尚为空白。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过分地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一味地搞应试教育,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以致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越来越多。
同时学校大部分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他们往往将一些心理问题看作是道德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作业拖拉、厌学、辍学、情绪低落等现象,一味地采取批评、指责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是一种重创。有的教师将学生早恋视之为品德问题,并对其进行批评、指责,甚至有的公开羞辱。但凡有点心理卫生方面知识的教师都应该知道,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其身体上的显著变化,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向成熟过渡,并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爱慕,容易兴奋和冲动,扰乱了原来的心理平衡,恋爱从而出现,但这种恋爱是盲目的。因此,如果教师能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这部分学生一定会从早恋的盲目中走出来,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另外,有些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鉴别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视打架、偷盗、说谎等为主的品行问题,忽视焦虑、孤独、自卑、性敏感等异常的心理问题;二是重视显性问题,而忽视如自卑、敏感、依赖等隐性问题;三是重视导致问题出现的外部原因,较少注意到内部原因。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自卑,一些教师往往只看到家庭、班级、同学对其的影响,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原因。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全方位地优化、全面性地渗透。相信只要我们能重视起来,加强管理,使其真正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总结中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高速发展,纵览全球风云,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竞争的基点由军事、经济转向综合国力,其实质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成为时代的主导者。因此,学校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所谓的人才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能想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因此,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为其他各育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其次,青少年的心理现状使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199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报告: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而同年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199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对北京两万名中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32%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改善,必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早日提上日程来,并要充分地给予重视。
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时下,全国各中小学正在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成为21世纪的教育口号。何为素质?素质即指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等。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它不仅制约着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是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以形成的核心机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良性发展、不断优化的重要手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一定的效果,其关键在于各级领导、教师的重视与否。目前,虽然许多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还有不少的学校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
一些学校领导不但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把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摆设。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能胜任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安排作心理辅导老师。这些教师既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教学方法又陈旧落后,往往会对教育结果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这部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
另外,据对烟台的三个县级市(莱州、招远、栖霞)6所中学6位教师的调查访谈,发现大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尚为空白。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过分地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一味地搞应试教育,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以致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越来越多。
同时学校大部分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他们往往将一些心理问题看作是道德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作业拖拉、厌学、辍学、情绪低落等现象,一味地采取批评、指责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是一种重创。有的教师将学生早恋视之为品德问题,并对其进行批评、指责,甚至有的公开羞辱。但凡有点心理卫生方面知识的教师都应该知道,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其身体上的显著变化,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向成熟过渡,并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爱慕,容易兴奋和冲动,扰乱了原来的心理平衡,恋爱从而出现,但这种恋爱是盲目的。因此,如果教师能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这部分学生一定会从早恋的盲目中走出来,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另外,有些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鉴别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视打架、偷盗、说谎等为主的品行问题,忽视焦虑、孤独、自卑、性敏感等异常的心理问题;二是重视显性问题,而忽视如自卑、敏感、依赖等隐性问题;三是重视导致问题出现的外部原因,较少注意到内部原因。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自卑,一些教师往往只看到家庭、班级、同学对其的影响,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原因。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全方位地优化、全面性地渗透。相信只要我们能重视起来,加强管理,使其真正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总结中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