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德育的精细化
【作者】 杨晓静
【机构】 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中学
【摘要】目前在德育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那么这种精细化教育的“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思想将为德育的开展带来新的契机。本文从德育精细化管理的研究着手,希望对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精细化;德育;有效性
【正文】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失德现象的大量曝光,传统的只重视分数的教育日益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特别是德育的教育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中学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德育精细化的内涵和必要性
(1)德育精细化的内涵
德育精细化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德育效益,从而达到德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德育精细化要求用细心、精心对待每一个步骤,用精细的过程贯穿每一个环节,将每一项成果都塑造成精品。因此,德育精细化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2)德育精细化的必要性
当我们用理性来分析当前的德育管理,我们会发现,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如“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依然充斥着德育管理。但是就教育的效果来说却不尽人意,如在这种粗放型的德育模式下,学生一般行为习惯不好、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并且家长配合度不高。而这些刚好都是学生人格健全的瓶颈,它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名誉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而德育精细化管理则通过其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解决当前德育中的一些问题。因此, 关注、追求精细化管理自然便成为德育管理的必然要求。
对德育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由生的阶段性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尚未定型且未成熟,这种特点很容易让学生遇到一点变故就会受伤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而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特殊保护。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学生的成才以及人生安全引起了极大地关注,学校也成为责任的焦点。如果不注重细节,依然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那么就会出现疏漏。不仅影响家庭,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注意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就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注重细节,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细节;第二,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特征要深入了解。
2.德育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精”“细”两字可以说现在已成为管理成功的必备法宝,作为传播知识、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学校, 更应该树立起精细的理念。具体说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迈向未来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幸福今天的缔造者。因而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说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的素养是学生成长的源动力,对德育的影响可想而知。因而教师的“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应大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树立一些优秀的师德形象,并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师的道德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将教师创造成一个素养高、服务好、学生家长满意的品牌。
(2)树立学生模范
树立学生模范可以从选拔好学生干部着手,让学生干部成为老师德育的好帮手。因为班干部是平时与学生沟通最多的,很容易了解学生的动态。选拔好班干部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如可以建立一个QQ群,每周五晚上八点举行例会,在QQ群上讨论这一周班级出现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寻找解决办法。通过这次会议,就决定了下周班干部的工作任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首先就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其次,班委们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争创文明班集体,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最后班委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如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优异;劳动委员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宣传委员定期做好德育宣传工作,树立德育典型等。通过班委们的模范带头,让同学们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帮助他们积极改进。
3.德育精细化的反思
而德育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需要每位教师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进行理性分析,清楚的界定哪些需要精细化,哪些需要人性化。就制度建立的初期,我认为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服从于制度化,因为如果在制度建立初期就充分考虑人性化,那么制度的建立将会是一纸空谈。如果制度都没有建立起来,那么何谈制度的权威,何谈规范的指引。一旦制度建立起来,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那么管理成本会降低,效率会提高,此时再彰显人性化就会事半功倍。
在推行德育精细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但是与此同时,学校应明确责任划分,进行监督和引导。德育的管理也可以实行责任制,以此提高老师,学校的责任意识。具体说来可以实行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但是在某些时候,有些工作具有突击性,师生均不愿承担额外的工作,那么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划分,如何考核呢?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结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推进德育创新是一项艰巨并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为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实现现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竭尽全力,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以及注重实效。实施德育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应应势而为,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光元,傅敏.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J]. 皖西学院学报.2015(04)
[2]罗丙国.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浅议[J]. 教学与管理. 2014(18)
[3]梁学林.初中德育工作探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1.德育精细化的内涵和必要性
(1)德育精细化的内涵
德育精细化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德育效益,从而达到德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德育精细化要求用细心、精心对待每一个步骤,用精细的过程贯穿每一个环节,将每一项成果都塑造成精品。因此,德育精细化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2)德育精细化的必要性
当我们用理性来分析当前的德育管理,我们会发现,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如“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依然充斥着德育管理。但是就教育的效果来说却不尽人意,如在这种粗放型的德育模式下,学生一般行为习惯不好、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并且家长配合度不高。而这些刚好都是学生人格健全的瓶颈,它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名誉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而德育精细化管理则通过其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解决当前德育中的一些问题。因此, 关注、追求精细化管理自然便成为德育管理的必然要求。
对德育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由生的阶段性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尚未定型且未成熟,这种特点很容易让学生遇到一点变故就会受伤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而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特殊保护。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学生的成才以及人生安全引起了极大地关注,学校也成为责任的焦点。如果不注重细节,依然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那么就会出现疏漏。不仅影响家庭,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注意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就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注重细节,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细节;第二,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特征要深入了解。
2.德育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精”“细”两字可以说现在已成为管理成功的必备法宝,作为传播知识、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学校, 更应该树立起精细的理念。具体说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迈向未来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幸福今天的缔造者。因而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说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的素养是学生成长的源动力,对德育的影响可想而知。因而教师的“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应大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树立一些优秀的师德形象,并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师的道德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将教师创造成一个素养高、服务好、学生家长满意的品牌。
(2)树立学生模范
树立学生模范可以从选拔好学生干部着手,让学生干部成为老师德育的好帮手。因为班干部是平时与学生沟通最多的,很容易了解学生的动态。选拔好班干部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如可以建立一个QQ群,每周五晚上八点举行例会,在QQ群上讨论这一周班级出现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寻找解决办法。通过这次会议,就决定了下周班干部的工作任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首先就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其次,班委们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争创文明班集体,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最后班委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如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优异;劳动委员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宣传委员定期做好德育宣传工作,树立德育典型等。通过班委们的模范带头,让同学们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帮助他们积极改进。
3.德育精细化的反思
而德育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需要每位教师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进行理性分析,清楚的界定哪些需要精细化,哪些需要人性化。就制度建立的初期,我认为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服从于制度化,因为如果在制度建立初期就充分考虑人性化,那么制度的建立将会是一纸空谈。如果制度都没有建立起来,那么何谈制度的权威,何谈规范的指引。一旦制度建立起来,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那么管理成本会降低,效率会提高,此时再彰显人性化就会事半功倍。
在推行德育精细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但是与此同时,学校应明确责任划分,进行监督和引导。德育的管理也可以实行责任制,以此提高老师,学校的责任意识。具体说来可以实行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但是在某些时候,有些工作具有突击性,师生均不愿承担额外的工作,那么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划分,如何考核呢?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结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推进德育创新是一项艰巨并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为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实现现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竭尽全力,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以及注重实效。实施德育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应应势而为,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光元,傅敏.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J]. 皖西学院学报.2015(04)
[2]罗丙国.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浅议[J]. 教学与管理. 2014(18)
[3]梁学林.初中德育工作探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