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音乐基本要素开发培智学生思维潜能

【作者】 韩思思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特殊教育学校


【正文】音乐是智力障碍学生获得身心发展、个体潜能、生活质量的良师益友。在特殊学校里,音乐教育有着与普通学校同样的基本理念——“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更为重要的还有着康复、治疗、补偿等价值。通过音乐以及其他多种方式来恢复、保持或改善培智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进行缺陷补偿,让培智学生的身心达到良好的改变。
  在音乐表现因素当中音高、力度、节奏、音色等是最为重要表现手段,他是完成优美动听的旋律的关键,这样的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开发智力。脑科学理论认为:“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无形而存在,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又不时消失,时起时落,越加开发和利用,它就越丰富,越发展。如果不发展、不使用,它就会淹没、消失。”
  音乐活动还可以帮助培智生发展和提高语音的范围、音高辨别、语音的清晰性、语音的质量;接受来自环境中的声音,或称听觉感,是理解语言的前提。而培智生通常缺乏区分环境中有意义的听觉刺激与无关听觉刺激的能力,从而不能够获取交流信息。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活动的练习,如对各种声音的定位、识别和区分等活动,帮助培智生增强听觉系统的功能;每一次音乐治疗的过程都应该包含许多语言的体验,例如使用旋律和歌词有反复的歌曲,强调某些重要歌词的歌曲,以帮助培智生增强对内容的记忆。音乐康复教师说话尽可能地清楚,使用简单句子,并给培智生足够的时间来反应。
  训练培智学生的听觉是为了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较为准确的音高概念,听觉思维是乐音思维的基础,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听觉是首要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培养听觉记忆,丰富情感体验,提高想象力,增强音乐记忆力,开展创造性的音乐活动都可以促进音乐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部分培智学生都有听力障碍,这种病态并非耳聋,但其听力迟钝,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反应慢,甚至不能分辨,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缺乏内心听觉思维。因此培智学生在歌唱时没有音乐的强弱、快慢、更没有旋律的优美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培智学生早期没有接受听力训练,不知道音的特性,缺乏内心听觉的记忆训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让学生对音的物理属性有一正确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音是有高、低、长、短,因此在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听力训练的方法。
  (1)单音模唱:就是在琴上弹出一个单音,让学生尽量准确地模仿唱出。单音模唱是训练听觉的基本方法之一,单音程训练我采用音阶的唱名模唱,从C大调中选择do re mi fa sol 五个音进行模唱,教师弹一个,学生唱一个,循序渐进,多重复练习(这种训练需要一个学期),在完成这个内容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及时鼓励他们,因为这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关键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大脑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是音高表象积累的基础。
  (2)音高训练:通过音阶训练让学生建立音的高低。培智班的学生人数较少,我将座位按音阶排列然后以学生的身高按照音阶的组成规律列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音名和唱名,为了让学生对音阶的高低有一较准确的概念,我采取了创设情景法。楼梯是一个较为有规律的固定物体,学生每天都要上楼和下楼,这是他们较为熟悉的地方,告诉学生说音阶也和楼梯一样是有上行和下行的,然后带着学生上下楼梯,实践过程是锻炼学生理解的过程,一边上一边唱着 do re mi fa sol la xi do 通过实践,音是有高低的概念就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建立了。
  (3)旋律模唱:训练旋律模唱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儿童歌曲如:《两只老虎》、《数鸭歌》,由于这些歌曲学生熟悉模唱时学生的兴趣很高,在音准上也好把握一些。训练的过程也强化了学生头脑中动物表象的积累程度,在模唱过程中有的同学还能表现出歌曲中几个动物的走路姿态,培智学生学习起来也会特别有兴趣。
  (4)节奏训练: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前在课堂上我不太爱用打击乐器。一来,学生用他们为歌曲伴奏时经常喧宾夺主,注意力分散。二来,声音凌乱,音响效果不好。后来发现,小小的打击乐器包含了太多的内容。首先,学生要了解每一样打击乐器的特性。包括材质、音色、演奏方法、适合那种伴奏等。就算是简单的撞钟,由于拿法不同,敲击位置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学生会通过反复实践找出每一件乐器最好听的声音。而这种声音一定会基于一种正确的演奏字时才会获得。其次,学生会通过打击乐器音色的对比归纳出那些乐器适合为哪一类情绪的歌曲伴奏。这样在选择乐器时,他们就不会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而是根据音乐的需要选择。最后,在选择好不同的打击乐器后还会遇到配器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的给学生时间和自由,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对比选择,教师再加以引导,引导学生聆听配器演奏的效果。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了解了利用音乐基本要素进行训练对开发大脑潜能有着特殊的作用。多种感官训练能调动右脑积极活动,对训练培智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多种感官训练促进右脑的听觉机能的发达,同时也促进了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遵循大脑的发育规律开发潜力,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培智学生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