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聋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刍议
【作者】 阿提克木·阿布都热西提
【机构】 新疆喀什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语言文字与社会群体的沟通成了他们社会生存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深化,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也成为当务之急,因为大多数聋童的语言文字的阅读、表达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参与社会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目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及误区作了详细的阐述。【关键词】聋哑学校;儿童;语文教学
【正文】
对于聋哑学生,普遍有这么一种看法:十聋九哑或先聋后哑。因为听不见声音,很难模仿学习语言,所以逐渐不会说话,也就慢慢沉默下去,于是聋人就成了聋哑人。所以聋哑人给人的印象是安静的,他听不见你说话,你也不必跟他说话,大家用手势、表情或者文字交流。笔者所在地市聋哑学校属教育局下属单位,对教育信息能及时掌握。
目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及误区,有许多观念需要更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便同行交流。
1.往往忽略了聋哑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学会语文总是通过与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逐步掌握语文的。这点对聋哑学生也不例外。其次,聋哑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目的是能用语文同别人交往,如果我们教学中不去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岂不是与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可是在目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中,大大忽视了这个问题,从教材上来看,基本上排除了对话性质的教材,所有的课文的基调都是报道式的语文。要想提高聋哑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改变教材,加入对话内容。这个对话教材的选择必须和聋哑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根据他们日常交往活动的需要在生活场景中选择教材。例如:学生买饭、买东西时与炊事员和售货员的交谈,看病时与医生的对话等。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不论是组织教学,还是讲解课文,教师往往一边打手势,一边口说。由于教师没有强调学生用口语,所以学生们看的主要是教师的手势,而不是口型,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也主要是手势,所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也主要是手势。许多词语、句子学生本来已经学会了,可是由于使用太少,逐渐忘了。这种教学状况,直接影响了聋哑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作为聋哑学校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精心选择合适的教材,要实际地激发聋哑学生语文交往的需要;其次,要求他们尽可能多用语文交往,少用手势,对运用语文交往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还要在聋哑学生的周围营造一种适合聋哑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往的氛围。总之,我们要从实际入手,切实提高聋哑学生的语文水平。
2.在中高年级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在中高年级,我们必须先从词句人手,帮助学生弄清生词和句于的意思,积累词语,听写句子、句群,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分析。虽然在低年级学习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子,但这远不能满足学生运用语文的要求,学生必须在中、高年级继续学习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虽然教学大纲上说,中、高年级语文对教学侧重节、段、篇的教学,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忽视词句的基础教学。
3.课堂中把时间过多的用在分析课文上
有些教师上课时只用一个课时用手语打出课文内容,而不是认真地运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理解句意和语文文字所表达的连贯意思,简单而轻描淡写地进行完第一课时,便进入了分析课文阶段。可想而知,由于学生词句的基础没打好,分析课文时就出现了教师一言堂,学生一同三不知,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形成和发展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受普小语文教学的影响,没有认识到聋哑学生学语文的特点。二是虽知道词句教学的重要性,却由于太难,太繁琐,而放弃了。为了聋哑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实际语文能力,在中高年级我们还要重视语句教学,从词、句人手,学习和积累词语,仿写句型,把读写相结合。
4.不重视语法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聋哑学生的语法知识特别缺乏
语文材料为聋哑学生提供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蕴含着语法点的语文事实;语法点为聋哑学生提供理解和运用语文所必须的语法规则;对话是对语法点的再运用以及为聋哑学生创造运用语文进行交往;练习是对这篇教材所要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点等进行复习巩固。
在读句子理解句意时,很容易出错。例如读“小明的课本掉进水里了”这句话,让学生演示讲解这句话的意思,他们竟然演示成“小明掉进水里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语法问题。耳聋学生由于耳聋,不像正常儿童那样,在学语阶段不仅获得了各种语文的声音,而且懂得各种语文的意义及其应用的环境。他们可以根据语义判断环境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支配自己的活动,选用不同的语文。对句子中词语的组合原则,正常儿童在学语的同时也接受了。而耳聋学生由于耳聋造成环境和语文的相脱离,形成了一种断路现象。尽管他们学会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可是他们因为没有及时获得这些词语的组合原则以及语文应用的环境等因素而写不出通顺、自然、有条理的语文,因此,必须要在聋哑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
对于以上所出现的问题,笔者一直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有决心在不久的将来能把解决方法与读者共享,聋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需要常观察、常积累的工作,至于我们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及误区,亟需我们一同努力去研究,去探讨,找到适合这类儿童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予那些弱势群体更多的帮助,和他们一起为生活奋斗,为梦想起航!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视野中的聋校语文教学实验文集:聋校语文课改研究》,陈军,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0;
[2]《聋校课程与教学》,顾定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3]《特殊教育史》,朱宗顺、 方俊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5。
对于聋哑学生,普遍有这么一种看法:十聋九哑或先聋后哑。因为听不见声音,很难模仿学习语言,所以逐渐不会说话,也就慢慢沉默下去,于是聋人就成了聋哑人。所以聋哑人给人的印象是安静的,他听不见你说话,你也不必跟他说话,大家用手势、表情或者文字交流。笔者所在地市聋哑学校属教育局下属单位,对教育信息能及时掌握。
目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及误区,有许多观念需要更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便同行交流。
1.往往忽略了聋哑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学会语文总是通过与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逐步掌握语文的。这点对聋哑学生也不例外。其次,聋哑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目的是能用语文同别人交往,如果我们教学中不去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岂不是与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可是在目前聋哑学校语文教学中,大大忽视了这个问题,从教材上来看,基本上排除了对话性质的教材,所有的课文的基调都是报道式的语文。要想提高聋哑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改变教材,加入对话内容。这个对话教材的选择必须和聋哑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根据他们日常交往活动的需要在生活场景中选择教材。例如:学生买饭、买东西时与炊事员和售货员的交谈,看病时与医生的对话等。从教学方法上来看,不论是组织教学,还是讲解课文,教师往往一边打手势,一边口说。由于教师没有强调学生用口语,所以学生们看的主要是教师的手势,而不是口型,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也主要是手势,所以师生之间的交往也主要是手势。许多词语、句子学生本来已经学会了,可是由于使用太少,逐渐忘了。这种教学状况,直接影响了聋哑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作为聋哑学校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精心选择合适的教材,要实际地激发聋哑学生语文交往的需要;其次,要求他们尽可能多用语文交往,少用手势,对运用语文交往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还要在聋哑学生的周围营造一种适合聋哑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往的氛围。总之,我们要从实际入手,切实提高聋哑学生的语文水平。
2.在中高年级中对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在中高年级,我们必须先从词句人手,帮助学生弄清生词和句于的意思,积累词语,听写句子、句群,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分析。虽然在低年级学习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子,但这远不能满足学生运用语文的要求,学生必须在中、高年级继续学习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虽然教学大纲上说,中、高年级语文对教学侧重节、段、篇的教学,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忽视词句的基础教学。
3.课堂中把时间过多的用在分析课文上
有些教师上课时只用一个课时用手语打出课文内容,而不是认真地运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理解句意和语文文字所表达的连贯意思,简单而轻描淡写地进行完第一课时,便进入了分析课文阶段。可想而知,由于学生词句的基础没打好,分析课文时就出现了教师一言堂,学生一同三不知,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形成和发展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受普小语文教学的影响,没有认识到聋哑学生学语文的特点。二是虽知道词句教学的重要性,却由于太难,太繁琐,而放弃了。为了聋哑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实际语文能力,在中高年级我们还要重视语句教学,从词、句人手,学习和积累词语,仿写句型,把读写相结合。
4.不重视语法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聋哑学生的语法知识特别缺乏
语文材料为聋哑学生提供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蕴含着语法点的语文事实;语法点为聋哑学生提供理解和运用语文所必须的语法规则;对话是对语法点的再运用以及为聋哑学生创造运用语文进行交往;练习是对这篇教材所要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点等进行复习巩固。
在读句子理解句意时,很容易出错。例如读“小明的课本掉进水里了”这句话,让学生演示讲解这句话的意思,他们竟然演示成“小明掉进水里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语法问题。耳聋学生由于耳聋,不像正常儿童那样,在学语阶段不仅获得了各种语文的声音,而且懂得各种语文的意义及其应用的环境。他们可以根据语义判断环境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支配自己的活动,选用不同的语文。对句子中词语的组合原则,正常儿童在学语的同时也接受了。而耳聋学生由于耳聋造成环境和语文的相脱离,形成了一种断路现象。尽管他们学会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可是他们因为没有及时获得这些词语的组合原则以及语文应用的环境等因素而写不出通顺、自然、有条理的语文,因此,必须要在聋哑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
对于以上所出现的问题,笔者一直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有决心在不久的将来能把解决方法与读者共享,聋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需要常观察、常积累的工作,至于我们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及误区,亟需我们一同努力去研究,去探讨,找到适合这类儿童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予那些弱势群体更多的帮助,和他们一起为生活奋斗,为梦想起航!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视野中的聋校语文教学实验文集:聋校语文课改研究》,陈军,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0;
[2]《聋校课程与教学》,顾定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3]《特殊教育史》,朱宗顺、 方俊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