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联系生活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马红霞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军户农场学校

【摘要】大语文教学观”要求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旨在开扩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将分析生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并探讨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质量
【正文】
  为密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中特此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此,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既为综合素养,切不可将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的大背景。教学的生活化的理念应至始至终地贯穿于教学中,让教学贴近生活。为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即:老师将生活内容融入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图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感悟人生。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潜在价值。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也使得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并主动创造生活的价值。
  一、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
  以往我们无论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参加实际操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这一目的时,感觉学习的面都很窄,知识的丰富性不够,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收到的是高时间量的付出、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让语文走进生活,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生活为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实践,在主动参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老师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跳出书本,观察和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通过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生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建立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并将所学的各科知识充分利用到生活当中,同时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学语文并学以致用。生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体验之后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实现课堂教学和生活运用的统一,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为老师提供更大的挑战:基础教育改革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生活化教学,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1.以家庭为基地的语文教学生活化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学习的启蒙教师。在家庭这个大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父母的对话获得很多知识。由于父母职业和认知的不同,造成了每个学生家庭都有不同的特点。老师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充分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色,并以此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老师,则可以让他写一段学校的情况简介;有的学生家长是医生,则可以让他写一则如何预防感冒的健康手册;有的学生家长是做生意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条广告语。如此设计出的学习任务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让家长加入了孩子学习的过程。全家合力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增长了课外知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合作学习的气氛,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最好的教育素材莫过于生活,学生周围发生的事件都具有教育意义。正如建构主义强调的:教育应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在课堂导入环节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常以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情境作铺垫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文本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活动,如记者、推销员、解说员、明星等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熟知的描绘方法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向同学描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也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通过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潜力。
  3.社会中的语文教学
  过去的教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学生都不太喜欢,因为它毕竟是在剖析文章,是理性的解读。但如果是语文活动就会有所不同,我想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定都乐于参与。既然参与了,那么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建立好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一切教育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机会。作为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更要引导学生应用语文。如清明参观列士纪念馆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导游;老师可以让学生注意街边广告标语、通知,纠正其中的错别字;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留心电视上的广告用语中的谐音字等。只要有心学,身边处处是真实的教学素材。学生还能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语文的用处,同时也在使用语文的过程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进行大胆的变革,彻底摒弃过去设计问题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的事实,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语文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它是一个开放、灵活的空间,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因此,我们应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做到“语文生活化”:让学生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