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渗透
【作者】 胡云琴
【机构】 贵州省岑巩县大有中学
【正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新课程倡导: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须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我意识到: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教”和“学”和谐统一,形成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应体现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组织探索、引导发现上,学生的“学”则应体现在操作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发现、归纳结论上.
一、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火花”,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移动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二、重视学习方法要领传授,传授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要诀”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是学生借助外界力量和智慧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要领,才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可见,“方法”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深入推进的“金钥匙”。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只注重数学问题的解答训练,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互助合作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方法传授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补充,搭建学生锻炼和解答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过程的“回头看”,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总结解题经验和要领,逐步形成问题解答的一般要领,从而使学生带着方法要领进行互助合作学习.
三、强化互助合作活动指导,奠定学生互助合作素养“基石”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作为学生个体之间开展学习方式之一,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水平和解题素养作为支撑。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引导,使学生能够解决合作解题中的困难,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对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有的放矢的“纠偏”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互助合作学习思想和习惯。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有人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4. 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著名数学大师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结合国内的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发展、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优质人才。
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开展的探知新知、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等各项活动,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帮助和支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问题的本质反映,追求的是“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更新数学教学观念,不仅能使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去认识教材以外的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丰富学生的思维世界,使学生成为有创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一、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火花”,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移动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二、重视学习方法要领传授,传授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要诀”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是学生借助外界力量和智慧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要领,才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可见,“方法”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深入推进的“金钥匙”。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只注重数学问题的解答训练,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互助合作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方法传授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补充,搭建学生锻炼和解答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过程的“回头看”,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总结解题经验和要领,逐步形成问题解答的一般要领,从而使学生带着方法要领进行互助合作学习.
三、强化互助合作活动指导,奠定学生互助合作素养“基石”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作为学生个体之间开展学习方式之一,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水平和解题素养作为支撑。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引导,使学生能够解决合作解题中的困难,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对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有的放矢的“纠偏”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互助合作学习思想和习惯。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有人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4. 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著名数学大师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结合国内的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发展、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优质人才。
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开展的探知新知、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等各项活动,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帮助和支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问题的本质反映,追求的是“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更新数学教学观念,不仅能使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去认识教材以外的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丰富学生的思维世界,使学生成为有创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