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 赵鹏荣
【机构】 新疆石河子121团炮台幼儿园
【摘要】文章从目前幼儿教育认识上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入手,分析了“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旨在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保障的教育对策。【关键词】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发展幼儿教育
【正文】
幼儿教育是指学生上小学之前的非义务性教育。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关系到儿童的终身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到国家社会。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误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他们。有些幼儿教育机构过度重视学业和各种特长的培养,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单方面的认知技能训练。
2.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缺乏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培养孩子坚强、自信、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
3.在智力的开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智力的开发就是让孩子掌握一两种的乐器、会加减法、会识字、会背几首古诗等。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开发是让孩子多参加活动,多接触自然,开阔眼界,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二、幼儿教育中的“机构教育”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以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挖掘孩子的潜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幼儿教育的关键。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意识、情感和身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还涉及与同伴之间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由于游戏代替了学习抽象技能的环境,更容易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成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和道德面貌,领会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自我形象的建立。
所谓自然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育。对幼儿而言,首先就是要使教育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的思维形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教育者更应该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构建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孩子更多地接触各色生活创造条件。另外,幼儿教师要“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统一的整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后者更为重要。就一般人来说,智力差别并不明显,人们之间成就大小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幼儿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就是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人的一生很重要的教育内容,乐观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三、幼儿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1.改变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有责任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智育之外的更多东西,使其全面、均衡地发展。同时对孩子要适度关心但不溺爱,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要想方设法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责任感既包括对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担责任,还包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只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小就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并让他们适当经受一些磨炼,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2.营造和谐氛围,统一教养观念。幼儿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看到的是父母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感受到的是温暖和体谅,如此幼儿也会学着关心、体谅、尊敬和感激别人,而不是自私、刁蛮、不懂感恩。在教养观念上,要保持父辈和祖辈之间在教养方式上的一致,使幼儿不会因长辈之间观点的不一致而出现混乱和无所适从。
四、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
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从性质上看,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日本1998年的《幼儿教育要领》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并强调这些领域的融合和渗透。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明确指出:“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尽管各国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差异,但幼儿教育内容基本上反映发展幼儿教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进而体现发展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和教育目标。
发展幼儿教育应处理好教师和班集体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建议,第一、利用教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对自己与班级的期望。第二、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第三、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爱护,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第四、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第五、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间彼此沟通的能力。第六、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尽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重视整合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在现代,全人教育倡导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整合。首先全人教育哲学基础中的“联接”和“整体性”都强调整合。在幼儿教育中学会”联接”人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整体性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强调“整合的教育”即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种途径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艳秋等,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09,(10).
[2]郭化仁.浅谈幼儿美育在幼儿智力开发中的作用[J].普教研究,1996,(6).
幼儿教育是指学生上小学之前的非义务性教育。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关系到儿童的终身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到国家社会。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误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他们。有些幼儿教育机构过度重视学业和各种特长的培养,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单方面的认知技能训练。
2.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缺乏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培养孩子坚强、自信、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
3.在智力的开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智力的开发就是让孩子掌握一两种的乐器、会加减法、会识字、会背几首古诗等。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开发是让孩子多参加活动,多接触自然,开阔眼界,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二、幼儿教育中的“机构教育”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以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挖掘孩子的潜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幼儿教育的关键。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意识、情感和身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还涉及与同伴之间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由于游戏代替了学习抽象技能的环境,更容易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成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和道德面貌,领会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自我形象的建立。
所谓自然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育。对幼儿而言,首先就是要使教育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的思维形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教育者更应该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构建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孩子更多地接触各色生活创造条件。另外,幼儿教师要“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统一的整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后者更为重要。就一般人来说,智力差别并不明显,人们之间成就大小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幼儿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就是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人的一生很重要的教育内容,乐观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三、幼儿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1.改变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有责任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智育之外的更多东西,使其全面、均衡地发展。同时对孩子要适度关心但不溺爱,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要想方设法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责任感既包括对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担责任,还包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只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小就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并让他们适当经受一些磨炼,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2.营造和谐氛围,统一教养观念。幼儿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看到的是父母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感受到的是温暖和体谅,如此幼儿也会学着关心、体谅、尊敬和感激别人,而不是自私、刁蛮、不懂感恩。在教养观念上,要保持父辈和祖辈之间在教养方式上的一致,使幼儿不会因长辈之间观点的不一致而出现混乱和无所适从。
四、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
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从性质上看,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日本1998年的《幼儿教育要领》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并强调这些领域的融合和渗透。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明确指出:“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尽管各国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差异,但幼儿教育内容基本上反映发展幼儿教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进而体现发展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和教育目标。
发展幼儿教育应处理好教师和班集体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建议,第一、利用教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对自己与班级的期望。第二、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第三、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爱护,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第四、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第五、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间彼此沟通的能力。第六、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尽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重视整合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在现代,全人教育倡导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整合。首先全人教育哲学基础中的“联接”和“整体性”都强调整合。在幼儿教育中学会”联接”人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整体性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强调“整合的教育”即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种途径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艳秋等,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09,(10).
[2]郭化仁.浅谈幼儿美育在幼儿智力开发中的作用[J].普教研究,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