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式教学的探究

【作者】 刘旭东

【机构】 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

【摘要】学生参与意识是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主人的前提,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成败,而学生这种意识的获得,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理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参与式教学;探究
【正文】
  主体参与式教学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初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索精神.这种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能使其在数学课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依据
  从数学的特点来看:数学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重要的数学事实和结果,如公式、法则、定理等。因此数学作为学科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全方位建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学生的特点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有完整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那么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尊重是基础,否则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空谈。教师借助学生主动参与和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为基础,学生学习数学只能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法才可能是有效的,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的自信心才可能是成功的。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这种模式的学习中来。
  二、参与式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为了实现教育的本质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理念,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要创新的教学思路。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二)加强教师素质
  1、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传统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成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现代教学目标则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
  数学教学是一种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与此同时也发展了智力以及培养了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应设计一些灵活、拓宽思路的练习。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3、激发正确的教学情感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因此教师往往欣赏听自己话的学生,这样导致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敢提问和发言,难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现代教育理念则坚持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正面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努力,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三、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立足点是由教变为学。所以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是开展主体参与教学的必备基础。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是由师生共同创设的,只有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紧密合作,教师要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主体参与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及创新精神与能力为目标。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为目标,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与学习,是鼓励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让学生乐于学习、乐在其中。
  比如定理、公式课:数学定理是人们关于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或数量之间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对他们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正确判断。数学公式则表达了数学变量之间准确的数量关系,数学定理、公式学不好,那么知识会相对孤立,不仅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而且丧失了应用能力,所以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学好定理、公式就显得很重要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数学问题,或模型演示,通过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进行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运用类比、联想、归纳、综合等方法去探索、去研究,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猜想,不断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猜想结论,猜想规律,猜想策略。猜想的一般方法有:(1)观察——实验——猜想,(2)类比——联想——猜想,(3)分析——归纳——猜想。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猜想难免会有错误,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最终得到有价值的猜想。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以充分认识学生为基础,认真发掘学生潜在领域的社会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为了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式教学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科学教育理念的树立,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学生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潜在优势领域的发现和把握,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