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充分挖掘德育资源,上好农村小学《思品与生活》课
【作者】 张昌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高石乡小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品德与生活教育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着眼于农村地区,积极探索、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开辟具有农村特色的品德与生活资源,使其来源多样化,极大程度实现课程价值,使边远农村学生受益。【关键词】教材资源;多媒体资源;环境资源;农业资源;民俗资源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思品与生活教师,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努力研究,找到了适合农村小学思品与生活教学的教学模式,挖掘出了农村小学思品与生活教学的资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的教学模式替代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上课只是对教材文本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对德育资源进行因地制宜地挖掘,让德育教育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应实现的价值。农村德育资源随处可见,随处可用,尤其在我们边远的农村地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课程和教材上仅有的知识,应该秉着德育资源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大自然,应该还原其本性,将它放归于大自然,放归于社会,打破以往单纯从教材上发掘德育资源的模式。因此,教师需要竭尽全力地挖掘和利用德育资源,使德育资源来源渠道多样,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的具体作法是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的内容编排都是经过专门精心论证和编排的,不仅包括课本,还包括一些如练习册、挂图、影像资料等,其涵盖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小故事,各种漂亮的插图,预设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应降低自身的认知水平,增添课堂的童趣,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同时,教师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讲究轻重有度,学会取舍,因为学生生活的环境、地域的差异、自身的经历等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课程内容的重组。在教材内容拓展上面也不要一味地去增添过多的资料,这样会导致课堂过于花哨,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不能做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的目的。因此,教师对教材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对教学成果起着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充分发掘和利用多媒体资源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形象,那种人机互动,强烈的视听感觉震撼可以让我们更深层次地挖掘者品德与生活课程潜在的资源。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去充分利挖掘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等丰富教学资源,多媒体课堂教学从传统三尺讲台粉笔面纷飞的封闭环境转向为一种漫游网络世界的开放环境。网络教育提供的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的空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互联网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的是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课程内容,养成具有自己风格的学习方式。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去挖掘教材上的空白资源,从而更好地去辅助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活动资源
在班级开展的各项学生活动,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爱国情怀,我开展班级“十佳”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和新少先队员宣誓入队活动;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行孝亲敬老标兵的评选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举行以“献爱心、送温暖”为主题的,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捐款活动。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月分组进行纪律、卫生评比活动。充分利用活动开展德育教育不但延伸了教材内容,而且有效增强了德育教育效果。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资源
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第一任学校是家庭,因此,家长是校外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充分联系家长,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教师,在家庭里为孩子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环境布置,适时的家庭生活情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生活细节来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祖国、孝亲敬老、尊师重道等宝贵的优秀品质。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同时它又折射着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适时地预设环境,创设情境,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坏风气和不良习惯习惯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去体验、反思和感悟,达到家庭生活中情感的升华和共鸣,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民俗资源
学生都是来自学校周边的农村,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后代,他们对于农村地区的风土人情非常了解,而农村的风土人情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都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最肥沃的土壤,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教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一些农村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化资源,如:羊跪乳,鸦反哺等。此外我市不仅教育处于全国先列,民俗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如仗义疏财的李七侯、乒坛导师郗恩庭,著名书法家浩然,当代企业家石克荣等。这些都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不可多得的民俗教学资源。
充分挖掘利用农村丰富的德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德育资源空白的现状,极大地发挥了边远农村地区德育资源独特优势,极大的提高了小学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文明礼貌之风蔚然形成,精神文明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养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思品与生活教师,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努力研究,找到了适合农村小学思品与生活教学的教学模式,挖掘出了农村小学思品与生活教学的资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的教学模式替代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上课只是对教材文本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对德育资源进行因地制宜地挖掘,让德育教育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应实现的价值。农村德育资源随处可见,随处可用,尤其在我们边远的农村地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课程和教材上仅有的知识,应该秉着德育资源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大自然,应该还原其本性,将它放归于大自然,放归于社会,打破以往单纯从教材上发掘德育资源的模式。因此,教师需要竭尽全力地挖掘和利用德育资源,使德育资源来源渠道多样,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的具体作法是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的内容编排都是经过专门精心论证和编排的,不仅包括课本,还包括一些如练习册、挂图、影像资料等,其涵盖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小故事,各种漂亮的插图,预设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应降低自身的认知水平,增添课堂的童趣,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同时,教师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讲究轻重有度,学会取舍,因为学生生活的环境、地域的差异、自身的经历等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课程内容的重组。在教材内容拓展上面也不要一味地去增添过多的资料,这样会导致课堂过于花哨,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不能做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的目的。因此,教师对教材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对教学成果起着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充分发掘和利用多媒体资源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形象,那种人机互动,强烈的视听感觉震撼可以让我们更深层次地挖掘者品德与生活课程潜在的资源。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去充分利挖掘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等丰富教学资源,多媒体课堂教学从传统三尺讲台粉笔面纷飞的封闭环境转向为一种漫游网络世界的开放环境。网络教育提供的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的空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互联网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的是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课程内容,养成具有自己风格的学习方式。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去挖掘教材上的空白资源,从而更好地去辅助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活动资源
在班级开展的各项学生活动,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爱国情怀,我开展班级“十佳”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和新少先队员宣誓入队活动;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行孝亲敬老标兵的评选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举行以“献爱心、送温暖”为主题的,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捐款活动。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月分组进行纪律、卫生评比活动。充分利用活动开展德育教育不但延伸了教材内容,而且有效增强了德育教育效果。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资源
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第一任学校是家庭,因此,家长是校外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充分联系家长,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教师,在家庭里为孩子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环境布置,适时的家庭生活情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生活细节来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祖国、孝亲敬老、尊师重道等宝贵的优秀品质。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同时它又折射着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适时地预设环境,创设情境,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坏风气和不良习惯习惯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去体验、反思和感悟,达到家庭生活中情感的升华和共鸣,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民俗资源
学生都是来自学校周边的农村,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后代,他们对于农村地区的风土人情非常了解,而农村的风土人情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都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最肥沃的土壤,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教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一些农村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化资源,如:羊跪乳,鸦反哺等。此外我市不仅教育处于全国先列,民俗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如仗义疏财的李七侯、乒坛导师郗恩庭,著名书法家浩然,当代企业家石克荣等。这些都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不可多得的民俗教学资源。
充分挖掘利用农村丰富的德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德育资源空白的现状,极大地发挥了边远农村地区德育资源独特优势,极大的提高了小学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文明礼貌之风蔚然形成,精神文明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