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作者】 开定哈

【机构】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民族中学


【正文】      “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结合生活、社会、自然的各种现象提出物理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整合知识、迁移方法,利用身边物品或实验室中的器材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会探究并从中获取知识及研究物理科学的方法,相互促进、彼此交流、共同发展,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以下是笔者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探究性学习进行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与同行们商榷。
  一、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或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兴趣。学生能够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这些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体现新奇、具有挑战性、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关注热点等特点。2. 猜想与假设。猜想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它能使探究者明确探究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要探究的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去粗取精,抓住本质,对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和假设,积极寻找最佳的实验方案。这一阶段是小组间质疑、答辩、动脑的理性思维过程,思考问题往往有一定难度,思维容量也很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过程。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不仅是物理学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是动手实验的过程,要手脑并用,并与他人合作,对观察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顺利完成实验。5. 分析与论证。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探究问题的结论。要让学生初步描述实验数据和有关信息,根据数据和信息客观、真实和准确的描述结论。要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得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认识作为因和果的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因果推理能力。6. 评估。引导学生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对探究的行为和收集的信息有评估其科学性、可靠性的愿望。对探究结果能思考其是否会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相矛盾,是否与日常现象相冲突,探究结果中的各因素间关系是否符合逻辑等。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活动中没有解决的矛盾,吸取的经验教训。让学生经历评估过程,讨论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体验和认识评估在优化方案、引发新发现和培养严谨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意义。7. 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理解科学探究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的实验报告,自己表达探究的问题和过程,设计和描绘有关的图表,总结所探究的结论。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能思考别人的意见,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有团队精神,能在探究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群策群力,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使自己的各方面得到锻炼。
  二、几点收获
  1、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日常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具有健康的人格,培养献身科学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2、通过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学习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3、提高了学生实验观察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4、通过质疑、答辩、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大了思维的容量,增强了思维的严密性,让学生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思考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加强。
  5、通过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到位。
  6、通过评价与交流,明显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发展了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自身要不断学习,吸纳新知识,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指导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合适的探究性课题,课前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要能预见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探究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期望过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与感受知识发现、获得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和得出多少结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地参与,去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探究性学习的价值重在过程,因此评价学生问题探究结果时,应侧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不能以问题解决的方案设计得成功与失败,实验完成的好环,结论的统一性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考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水平的变化、细节问题的处理及修正实验方案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的强弱。
  4、设置探究的问题要具体,不宜过大、过空、过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问题设置。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来源于实际生活。探究过程中可涉及所有的要素,或只涉及部分要素。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