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生活之花”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绽放
【作者】 韩庆良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1中学
【摘要】地理与生活紧密相连,就初中地理课程而言,让课程联系生活,也成为一种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已逐渐被广为接受。但该模式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实践、完善和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应用性实践方面,试对此做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谈。【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实施与思考
【正文】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指的是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知识时,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以此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和动力,拉近教材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最终促进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从提高生活知识,这对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十分关键。
一、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从生活化的实质出发,生活即为教育。所以,生活化教学能够提升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并推动全面教学的实现,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第二,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是一种源自实际生活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客观认知世界,学习过程与生活过程需相互融合。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地理教教学内容,使教材理论知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第三,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其实高于生活,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与学生在接受地理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知识创新与传承,教学过程则是对知识的再创造与创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初中地理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并通过学习更好的认识世界,并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时,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找到和搜集社会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然后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并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背诵下来,教学效果不会特别突出。此时,教师可设计生活化问题: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而发现与太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着重挖掘乡土教学资源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都出现在学生身边,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具备挖掘乡土教学资源的能力,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所以,能够提高他们研究身边地理事物的兴趣,并强化去探究生活中地理现象和知识的动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气温和降水》时,教师可组织学生研究本地的气温和降水,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理论知识与数据,根据教材内容提供的分析思路,从现实生活着手,以一个月为周期,记录每天的气温情况和降水情况,而且在挖掘乡土地理学习资源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有效提升。
(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在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者都不能忽视,并需要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真正掌握。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突出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为学生布置一些课下实践作业,可以安排在假期、周末或课堂教学之后。如教师可让学生将外出旅游拍摄的照片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一些分析,研究照片中拍摄的地形、植物和动物等,分析当时处于哪个季节,以及风向、天气和气温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分享自己出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汽车、火车、飞机,还是轮船,并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利与弊;还可以和教师一起探讨自己所去景点属于哪种地质地貌,有什么特点等。
(四)地理知识服务学生生活
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最终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并坚持为现实生活提供服务的学习理念。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者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地理知识服务于学生生活的教学目的。如在讲解《中国的气候》时,教师通过帮助学生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之后可提出生活化问题:为什么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并非东北地区?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得以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地势高,所以气温低;东北地区虽然纬度高,但是海拔低。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策略,是对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与落实,也符合地理课堂自身的教学需求与特色。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全力打造生活化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缪记华.刍议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山西教育,2013(11).
[2]杨莹.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09).
[3]陈映红.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5(06).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指的是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学习知识时,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以此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和动力,拉近教材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最终促进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从提高生活知识,这对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十分关键。
一、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从生活化的实质出发,生活即为教育。所以,生活化教学能够提升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并推动全面教学的实现,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第二,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是一种源自实际生活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客观认知世界,学习过程与生活过程需相互融合。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地理教教学内容,使教材理论知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第三,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其实高于生活,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与学生在接受地理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知识创新与传承,教学过程则是对知识的再创造与创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初中地理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并通过学习更好的认识世界,并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时,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找到和搜集社会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然后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并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背诵下来,教学效果不会特别突出。此时,教师可设计生活化问题: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而发现与太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着重挖掘乡土教学资源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都出现在学生身边,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具备挖掘乡土教学资源的能力,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所以,能够提高他们研究身边地理事物的兴趣,并强化去探究生活中地理现象和知识的动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气温和降水》时,教师可组织学生研究本地的气温和降水,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理论知识与数据,根据教材内容提供的分析思路,从现实生活着手,以一个月为周期,记录每天的气温情况和降水情况,而且在挖掘乡土地理学习资源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有效提升。
(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在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者都不能忽视,并需要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真正掌握。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突出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为学生布置一些课下实践作业,可以安排在假期、周末或课堂教学之后。如教师可让学生将外出旅游拍摄的照片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一些分析,研究照片中拍摄的地形、植物和动物等,分析当时处于哪个季节,以及风向、天气和气温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分享自己出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汽车、火车、飞机,还是轮船,并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利与弊;还可以和教师一起探讨自己所去景点属于哪种地质地貌,有什么特点等。
(四)地理知识服务学生生活
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最终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并坚持为现实生活提供服务的学习理念。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者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地理知识服务于学生生活的教学目的。如在讲解《中国的气候》时,教师通过帮助学生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之后可提出生活化问题:为什么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并非东北地区?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得以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地势高,所以气温低;东北地区虽然纬度高,但是海拔低。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策略,是对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与落实,也符合地理课堂自身的教学需求与特色。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全力打造生活化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缪记华.刍议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山西教育,2013(11).
[2]杨莹.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09).
[3]陈映红.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