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单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作者】 赵 颖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如何建立有效、高效的课堂正是语文工作者一直在探寻的重点。语文教学同样处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自主、合作与创新”学习模式的课改进程中,单元教学就是把课本当做一个整体,以每个单元为单位整体实施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完整地学习语文知识。具体实施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第二阶段,适当介绍单元知识理论,第三阶段,确定“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第四阶段,完成作文训练和实践活动,第五阶段,进行单元教学总结。
【关键词】单元教学法;阅读教学;组织实施
【正文】 
  新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效课堂的实施也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如:翻转教学、微课堂、合作式阅读教学、对话式阅读教学等,这些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神采飞扬,但改革不是抛弃,传统教学中许多好的经验,方法同样不能丢弃,怎样才能把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
  现在我任教于初一年级,正好实施新一轮的课改实验,在组织实施阅读教学中方法、策略很多,而针对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语文教学体系的建构,采用“单元教学法”组织实施阅读教学是非常值得尝试的,它既保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重点的梳理归纳,又很能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合作与创新”的特点。
  掌握住教材体系特点,采用单元教学法进行教学,就有了明显优势:首先,制定教学目标时是着眼于一组文章,这有利于引导学生会用系统方法处理学习内容,可以以斑窥豹;其次,从教学环节看,教师精讲一至两篇课文,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再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他课文,以讲带练,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知识迁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还有,从认知角度看,单元教学法可以从事物若干侧面认识事物整体,也可通过对比辨析认识事物特征,这样既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逐渐实现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
  单元教学法既然有这些优势,那该如何来组织实施呢?目前国内对单元教学法的研究影响较大的已有十多种教学模式,例“单元四流程教学法”、“五系列单元教学法”、“六步单元教学法”等。参考了各种教学方法,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是这样来进行单元教学法的尝试的。
  我把单元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组织突破单一的文选单元结构,围绕一定主题,采用多元组合的结构形式,所以,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先要明确此单元的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整合,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拓展教学空间,同时让同学整体阅读这几篇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自己定下单元学习目标,这样既可让同学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也能提高学习语文认知能力。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选文是《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四篇课文四种文件,但都紧扣“亲近文学”这个主题,因此我把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更加热爱文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然后让同学在整体感受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定下单元的学习目标,这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本单元的内容,随着教学深入,学生还要进一步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确定新的目标。
  第二阶段  适当介绍单元知识理论
  适当介绍单元知识理论,这根据每个单元确定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有的单元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必要进行知识理论的系统介绍,例: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建筑艺术”,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也是初一学生第一次系统接触说明文的单元,此时,就有必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说明文文体知识,让学生对说明文有个整体认识,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就有一个整体印象,便于分析和掌握。
  第三阶段  确定“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这一部分是“单元教学”的主体,大部分实施这一教法的教师是结合整个单元把课文融在一起教学,但我根据所教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无法一开始就把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教学,于是我把每单元具体分为了“精读”和“自读”课,选一至两篇比较有代表性的重点篇目“精读”,其他课文就采用“略读”法教学。
  第一环节的“精读”教学,根据具体的内容又可采用“探究阅读教学”或“自主性阅读教学”等方法,师生一起共同研读课文。通过诵读、质疑、思索、讨论、探究、总结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应掌握本课重要知识点,了解这类文体的学习方法。
  第二环节的“略读”课,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争对篇章长的文章,可采用“讨论法”或“个性化阅读”方法教学。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我把“毛泽东诗词二首”和“古诗词二首”定为精读课,让学生系统学习诗歌知识,其他几篇“略读”,我采用了“诵读”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上课时,我找来《再别康桥》的诵读带和《歌词三首》的歌带放给同学们听,听后让同学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诗歌自由朗诵,通过对比同学不仅可以赏析这些诗歌优美的地方,领略各首诗歌的特色,而且从中可以归纳诗词和歌词的不同点,让学生系统全面的了解诗歌知识。
  第四阶段  完成作文训练和实践活动
  教学环节中,“练”和“讲”同样重要,对某一块知识系统学习后,需要进行一定训练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并能把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际和创新能力。此时给他们安排作文训练和实践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每个单元的具体要求,作文训练和实践活动有时分开进行,有时可以合在一起完成。
  第五阶段  进行单元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课呼应着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它系统总结了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主要起到回顾反馈的作用。在总结课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清单元学习的目标,整合单元知识规律,同时通过适当的检测活动,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巩固所学知识与方法,整合归纳单元学习方法,强化了单元知识规律。
  单元教学总结一般是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自主归纳梳理这个单元所学课文的思想价值,艺术特点等,列在表格中。这样既可清晰掌握本单元重要知识点,又可对比单元各篇文章的不同之处,进而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系统化的掌握知识规律。
  阅读本身就丰富多彩,决定了阅读教学更应形式多样,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和模式的,只看什么方法最合适。单元教学法不可能适应所有教学,但只要合理利用充分、认真整合,一定能让语文教学真正实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