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美术的创新型教学
【作者】 范雪燕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雨不块希望小学
【正文】 美术教学是指导儿童自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实践和创造活动。要让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有拘无束地独特思考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互助教学”在小学美术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就应当为了儿童在美术的长远发展而提炼出一套有规划、有实效的教学方案,不要让小学的美术教程陷入误区。让教师起到指引的教学作用。明确的以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方向走,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以基础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作用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在教学方法中,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互助教学”在小学美术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下面就深刻谈谈这种新型的创新型美术教学:
一、“互助互动”进行想象能力的互补。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表象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表象贫乏,想象也就狭窄而浮浅。在学生讨论互动的情形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发而不可收。也带动了一些思维并不活泼的同学,最后,学生的作品设计的都不错。例如在上一些手工设计课的时候,还有同学得了小小设计师的美誉呢!通过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互助互动,进行想象能力的互补达到的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创作能力的互补。
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课上经过学生交流,学生脑中的印象深刻了,可以着手自己动手绘画或者制作了,这时,再进行小组合作。例如画蔬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方面,组内成员多,带的东西也就积少成多了,有的同学可能自己带的不够或是某一类多了,那就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蔬菜。另一方面,可以合作,大家出谋划策,进行添加,完善,使作品更加完美。让大家体验合作成功的愉悦。结果用茄子做的企鹅,用油菜做的鱼,用菜花做的绵羊等等还真栩栩如生呢!采用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制作出了比较大的或者组合作品,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
三、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审美能力的互补。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还很模糊,而这一阶段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上美术课,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绘画规律和认识能力,还应该逐步的提高和具备发现艺术世界中的美的能力。学生的美术作业有可能画得“很好”,但不应有“最好”。教师不能用自己主观臆断去评价。扼杀孩子自身的想法。因此在美术课的最后几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互评、互议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评价较为客观细致,充分地让他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合作精神及敏锐的审美鉴赏力,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这种让学生直接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更能锻炼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其他知识的互补。
绘画来源于生活,跃然于纸上的作品往往是经过观察生活而表现出来的生活的再现,或是高于生活的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伊始,可以采用交流的方式,进行生生互动,获得自己未知,而其他同学所知道的知识,提高学生绘画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故事资料,他们兴趣很高,有的是拍的照片,有的是挂历,有的是科普读物,有的是画报,来源各不相同,收集到的故事也是五花八门,但个人收集到的毕竟是有限的,没有集体的力量大。于是我就让同学之间进行介绍交流,使他们尽量看到更多的故事,这对他们能表现本课剪纸打好基础。绘画来源于生活,只有有更多的生活储备,才能厚积而薄发,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总之,在“互助教学”中,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不用时时刻刻揣摩老师的意图,然后察言观色地回答问题,而是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个性张扬,从自觉参与中启迪智慧,体验探索新知识的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必然能迸发创造的火花。
美术课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美术课程通过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等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下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就应当为了儿童在美术的长远发展而提炼出一套有规划、有实效的教学方案,不要让小学的美术教程陷入误区。让教师起到指引的教学作用。明确的以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方向走,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以基础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作用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在教学方法中,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互助教学”在小学美术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下面就深刻谈谈这种新型的创新型美术教学:
一、“互助互动”进行想象能力的互补。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表象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表象贫乏,想象也就狭窄而浮浅。在学生讨论互动的情形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发而不可收。也带动了一些思维并不活泼的同学,最后,学生的作品设计的都不错。例如在上一些手工设计课的时候,还有同学得了小小设计师的美誉呢!通过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互助互动,进行想象能力的互补达到的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创作能力的互补。
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课上经过学生交流,学生脑中的印象深刻了,可以着手自己动手绘画或者制作了,这时,再进行小组合作。例如画蔬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方面,组内成员多,带的东西也就积少成多了,有的同学可能自己带的不够或是某一类多了,那就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蔬菜。另一方面,可以合作,大家出谋划策,进行添加,完善,使作品更加完美。让大家体验合作成功的愉悦。结果用茄子做的企鹅,用油菜做的鱼,用菜花做的绵羊等等还真栩栩如生呢!采用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制作出了比较大的或者组合作品,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
三、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审美能力的互补。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还很模糊,而这一阶段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上美术课,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绘画规律和认识能力,还应该逐步的提高和具备发现艺术世界中的美的能力。学生的美术作业有可能画得“很好”,但不应有“最好”。教师不能用自己主观臆断去评价。扼杀孩子自身的想法。因此在美术课的最后几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互评、互议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评价较为客观细致,充分地让他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合作精神及敏锐的审美鉴赏力,也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这种让学生直接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更能锻炼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运用互助互动,进行其他知识的互补。
绘画来源于生活,跃然于纸上的作品往往是经过观察生活而表现出来的生活的再现,或是高于生活的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伊始,可以采用交流的方式,进行生生互动,获得自己未知,而其他同学所知道的知识,提高学生绘画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故事资料,他们兴趣很高,有的是拍的照片,有的是挂历,有的是科普读物,有的是画报,来源各不相同,收集到的故事也是五花八门,但个人收集到的毕竟是有限的,没有集体的力量大。于是我就让同学之间进行介绍交流,使他们尽量看到更多的故事,这对他们能表现本课剪纸打好基础。绘画来源于生活,只有有更多的生活储备,才能厚积而薄发,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总之,在“互助教学”中,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不用时时刻刻揣摩老师的意图,然后察言观色地回答问题,而是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个性张扬,从自觉参与中启迪智慧,体验探索新知识的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必然能迸发创造的火花。
美术课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美术课程通过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等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下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