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学生与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作者】 陈艳理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中学
【摘要】学习物理,要勤于观察、勤于动手,物理学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边,就看我们是否善于观察;要勤于思考,重在理解,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只是记忆,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要学会应用知识,联系实际,敢于创新,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也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注重总结归纳,做好练习。我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关键词】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科学意识
【正文】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想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斯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到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的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的同学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能正确、科学的认识它,就能走进这门科学。
1.要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幼年时,就很爱动脑筋。看到机械方面的东西,他总想自己试着做一做。别的孩子去玩耍,他却躲在一边,做着各种各样精巧有趣的机械玩具。在学校里,伽利略勤奋刻苦地学习着。十七岁的伽利略进了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非但勤学,而且好问、哪怕是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他也要问一个为什么。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摇摆不定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一性。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家里,很多孩子都会帮着父母烧火做饭,水的沸腾前及沸腾后的整个过程,同学们已是司空见惯了,可能细心的同学也注意观察过整个过程,但如果再细心一点来观察,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又是如何汽化的呢?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又比如,有些同学家里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秒针一般会停在什么位置呢?通过观察会发现,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 9 ”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物理学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边,就看我们是否善于观察。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因此,我们应学会勤于观察,勤于动手,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
2.要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学好物理,应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瓦特是英国著名科学家,是造船工人的儿子,从小就喜欢几何学。年轻时又当过大学实验员。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现象得到启发的。有一次他偶然注意到,壶里的水开的时候里面的热气把壶盖冲得噗噗作响。这引起了瓦特的好奇心:“蒸汽的力量怎么这么大啊!”正是他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凡是要寻根就底的思考习惯,才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
又如,同学们学完蒸发以后,知道对同一种液体来说,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在同样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但为什么呢?原来液体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其中具有足够大的动能且能飞出液面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发得越快。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处在液面附近的分子数就越多,能够从液面飞出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发得越快。飞出液面的分子如果停留在液面附近,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有的分子全撞到液面,被液体分子重新拉回到液体中去,这样蒸发将变慢。如果设法把液面上形成的蒸汽吹散,使蒸汽的密度减小,使蒸汽分子回到液体中的数量比同时从液面跑出的分子数量少得多,蒸发就可以加快。在同样条件下,比较不同液体的蒸发情况,容易蒸发的液体,挥发性大。这种差别跟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小的液体容易蒸发。
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因此,对于所学的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过程,多问“为什么”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能有意识地提高自已的科学思维能力。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只是记忆,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这才是学好物理的正确方法。
3.要学会应用知识,联系实际,敢于创新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也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
在同学们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学习了摩擦力后,一位同学在周末回家的时候,天刚好下起了大雨。山区的孩子,平时穿的是拖鞋,走的是山路。地面与鞋之间,鞋与脚之间都因有泥,变得非常的滑,真是寸步难行。怎么办呢?这位同学想了想,从山路边拔了些比较有韧性的草,拧成草绳,绑在鞋底上,这样,地面与鞋之间,鞋与脚之间,摩擦力增大了,走路也就轻松多了。他回到家后,发现父母都不在,可能是下地干活去了。于是,他走进厨房准备做饭。但发现锅里粘着一层锅巴,很难清除。他又回想曾学过的物理知识。他想,一般的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铁锅和锅巴,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铁锅和锅巴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因为上次做饭没有及时清理锅巴,它们是一起慢慢冷却的,所以锅巴牢牢的粘在了铁锅上,如果趁锅温度高的时候,及时加入冷水,锅巴就能和铁锅分离,容易清除了。他做完饭后,试着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果然很有效。
物理知识运用的范围很广泛,包括解释现象、讨论问题,设计实验,吸取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我们一面学习物理知识,一面就应该用这些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这才能使所学的知识扩展和加深起来,也能使我们的物理学习变得有趣和有用,并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总结归纳,做好练习
我们作为系统化的学习物理知识,必然会配以练习,它是知识应用的一个方面。我们物理的练习包括动手实验和动手作业的练习。如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还有动手的作业练习,即做题。做习题时,同学应注意不要只是凑合式,而应当读懂题意,然后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加以分析,并解决问题。并且在逐步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会物理解题时的方法和书写格式。但要注意,现在的练习题多种多样,做物理练习题时,切忌多而不精,一定要精做精炼,抓住典型习题,充分理解。
可见,在学习中,我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主编.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稿)[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主编.初中物理教师用书(人教版)[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邢红军.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D].保山:保山市图书馆,1998.
[4] 邢红军.中学物理教考[C].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6~78.
[5] 李荣明.用原型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物理杂志,2000,第8期,8~12.
[6] 张云生.物理教学探讨[J]. 物理杂志,2001,第10期,24~31.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想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斯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到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的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的同学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能正确、科学的认识它,就能走进这门科学。
1.要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幼年时,就很爱动脑筋。看到机械方面的东西,他总想自己试着做一做。别的孩子去玩耍,他却躲在一边,做着各种各样精巧有趣的机械玩具。在学校里,伽利略勤奋刻苦地学习着。十七岁的伽利略进了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非但勤学,而且好问、哪怕是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他也要问一个为什么。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摇摆不定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一性。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家里,很多孩子都会帮着父母烧火做饭,水的沸腾前及沸腾后的整个过程,同学们已是司空见惯了,可能细心的同学也注意观察过整个过程,但如果再细心一点来观察,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又是如何汽化的呢?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又比如,有些同学家里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秒针一般会停在什么位置呢?通过观察会发现,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 9 ”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物理学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边,就看我们是否善于观察。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因此,我们应学会勤于观察,勤于动手,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
2.要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学好物理,应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瓦特是英国著名科学家,是造船工人的儿子,从小就喜欢几何学。年轻时又当过大学实验员。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现象得到启发的。有一次他偶然注意到,壶里的水开的时候里面的热气把壶盖冲得噗噗作响。这引起了瓦特的好奇心:“蒸汽的力量怎么这么大啊!”正是他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凡是要寻根就底的思考习惯,才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
又如,同学们学完蒸发以后,知道对同一种液体来说,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在同样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但为什么呢?原来液体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其中具有足够大的动能且能飞出液面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发得越快。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处在液面附近的分子数就越多,能够从液面飞出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发得越快。飞出液面的分子如果停留在液面附近,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有的分子全撞到液面,被液体分子重新拉回到液体中去,这样蒸发将变慢。如果设法把液面上形成的蒸汽吹散,使蒸汽的密度减小,使蒸汽分子回到液体中的数量比同时从液面跑出的分子数量少得多,蒸发就可以加快。在同样条件下,比较不同液体的蒸发情况,容易蒸发的液体,挥发性大。这种差别跟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小的液体容易蒸发。
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因此,对于所学的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过程,多问“为什么”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能有意识地提高自已的科学思维能力。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只是记忆,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这才是学好物理的正确方法。
3.要学会应用知识,联系实际,敢于创新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也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
在同学们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学习了摩擦力后,一位同学在周末回家的时候,天刚好下起了大雨。山区的孩子,平时穿的是拖鞋,走的是山路。地面与鞋之间,鞋与脚之间都因有泥,变得非常的滑,真是寸步难行。怎么办呢?这位同学想了想,从山路边拔了些比较有韧性的草,拧成草绳,绑在鞋底上,这样,地面与鞋之间,鞋与脚之间,摩擦力增大了,走路也就轻松多了。他回到家后,发现父母都不在,可能是下地干活去了。于是,他走进厨房准备做饭。但发现锅里粘着一层锅巴,很难清除。他又回想曾学过的物理知识。他想,一般的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铁锅和锅巴,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铁锅和锅巴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因为上次做饭没有及时清理锅巴,它们是一起慢慢冷却的,所以锅巴牢牢的粘在了铁锅上,如果趁锅温度高的时候,及时加入冷水,锅巴就能和铁锅分离,容易清除了。他做完饭后,试着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果然很有效。
物理知识运用的范围很广泛,包括解释现象、讨论问题,设计实验,吸取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我们一面学习物理知识,一面就应该用这些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这才能使所学的知识扩展和加深起来,也能使我们的物理学习变得有趣和有用,并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总结归纳,做好练习
我们作为系统化的学习物理知识,必然会配以练习,它是知识应用的一个方面。我们物理的练习包括动手实验和动手作业的练习。如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还有动手的作业练习,即做题。做习题时,同学应注意不要只是凑合式,而应当读懂题意,然后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加以分析,并解决问题。并且在逐步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会物理解题时的方法和书写格式。但要注意,现在的练习题多种多样,做物理练习题时,切忌多而不精,一定要精做精炼,抓住典型习题,充分理解。
可见,在学习中,我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主编.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稿)[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主编.初中物理教师用书(人教版)[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邢红军.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D].保山:保山市图书馆,1998.
[4] 邢红军.中学物理教考[C].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6~78.
[5] 李荣明.用原型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物理杂志,2000,第8期,8~12.
[6] 张云生.物理教学探讨[J]. 物理杂志,2001,第10期,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