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 林登发
【机构】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东风镇教育管理中心
【摘要】创新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但重要的是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要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要鼓励学生应用灵活的学习方式;要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正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等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要改革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因此,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贯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和落实。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设法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知道故事情节、强化人物动作和语言,然后让他们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开始较为羞涩,但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将晏子的言行进行了推敲,然后进行表演,引来了阵阵喝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内容,从表演的对话、行为中,感受到了晏子的智勇双全,三次反驳楚王,最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学生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造情感和动机。
(二)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在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如果他们在探究与创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帮助他们,及时“帮一帮”,适时“点拨”一下,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坚毅、积极的创新精神。如,进行课文《太阳》教学时,光向学生讲述四种季节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好处,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应带领同学们感受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丽的景色。
(三)鼓励学生应用灵活的学习方式
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所以,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认知发展。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可由学生自我选择,不应强调一律。如:我在执教《麻雀》一课时,课前我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引领学生用不同角色阅读理解课文。还设计了用不同角色表演来反映课文的深刻寓意,使学生自己感觉老麻雀的伟大之处。这样的一堂课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达到的目的,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课堂效果明显。
(四)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课时提出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我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求异固然是创新,但是求同也是创新。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飞行探路,发明了雷达,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读过哪些像这样开头、结尾的文章?这样精心铺设求同路径,引导学生有方向、有范围地去思考,有效地落实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可以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果学生思维一经打开,想象力极其丰富。可见,让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创造无极限,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在语文教学中应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如果创新思维从小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总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成为我们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等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要改革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因此,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贯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和落实。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设法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知道故事情节、强化人物动作和语言,然后让他们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开始较为羞涩,但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将晏子的言行进行了推敲,然后进行表演,引来了阵阵喝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内容,从表演的对话、行为中,感受到了晏子的智勇双全,三次反驳楚王,最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学生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造情感和动机。
(二)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在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如果他们在探究与创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帮助他们,及时“帮一帮”,适时“点拨”一下,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坚毅、积极的创新精神。如,进行课文《太阳》教学时,光向学生讲述四种季节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好处,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应带领同学们感受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丽的景色。
(三)鼓励学生应用灵活的学习方式
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所以,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认知发展。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可由学生自我选择,不应强调一律。如:我在执教《麻雀》一课时,课前我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引领学生用不同角色阅读理解课文。还设计了用不同角色表演来反映课文的深刻寓意,使学生自己感觉老麻雀的伟大之处。这样的一堂课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达到的目的,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课堂效果明显。
(四)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课时提出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我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求异固然是创新,但是求同也是创新。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飞行探路,发明了雷达,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读过哪些像这样开头、结尾的文章?这样精心铺设求同路径,引导学生有方向、有范围地去思考,有效地落实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可以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如果学生思维一经打开,想象力极其丰富。可见,让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创造无极限,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在语文教学中应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如果创新思维从小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总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成为我们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