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农村中学生学好英语的“十”点学习习惯
【作者】 李映湘
【机构】 广西平南县平南镇中学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关键词】习惯;创新精神;终身受益
【正文】
俗话说:习以为常。那么,习是什么呢?习惯。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学生学英语来说,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书已经十几年了,对于习惯养成的好坏,深有感触。农村的中学生,因为学习条件,环境的限制,在长达6年的小学学习里,没有接触英语,他们上到初中才开始正式上英语,所以对他们来说,在初中,英语是一门新课,是在没有任何语言基础情况下进行学习,就像婴儿开始学讲话一样,可想而知这个“难”有多难了。也正因为这样,大多数的学生都怕学英语,他们不像城里的小孩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了,语感从小培养。所以农村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么,农村中学生该如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呢?
一、 规范书写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笔好字,会给人一种好的印象;会有助于成绩的提高。农村中学生在上七年级学英语时,首先是26个字母,这26个字母的书写一开始就应规范,要不然在考试中就会吃大亏或写出的不是英文而是拉丁文了,这样,对老师来说,改作业就是个难题了;对学生来说,就等同于没学英语一样。而且26个字母写规范了,单词和句子也就随着规范了。
二、开口读书习惯
英语设有早读和晚读,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两个“读”,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语言是要说的,不说就不是语言了,比如李阳的疯狂英语,它就是通过大声地、不断地朗读,读多了,就记住了;读多了,就形成脱口而出了,就习惯了,就不显得陌生了。
三、 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上课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四、 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五、 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语句,下课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这点不假,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笔记确实记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絮,一目了然,这对记忆知识点起到一定的帮助,且一本好的笔记就像一本有用的字典。
六、 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回顾、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做到大脑有内容可想,可答。主动提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七、 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千万不要“拖”。做老师的都遇到这种状况:我(家长)的小孩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现在怎么那么差?其中的一点就是小孩在进入中学,学的知识多了,一遇到难一点的作业就不做了,今天一点明天一点,时间越长累积的难点越多,关健是没有做到迎难而上和养成及时完作业的习惯。同时,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八、 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做到温故而知新,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月考,原因就在此了。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九、 良好教师榜样
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要守时、珍惜时间,而老师却因为种种原因迟到、早退;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规范,而教师在讲课时却信手在黑板上写得“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板书要简洁、规范;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按时上课、不能拖堂 等等。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十、 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不能见异思迁。面对每天的预习、复习、测试,单调而又枯燥无味,即便坚持一段时间,测试成绩也不见得立竿见影。
基于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条件和环境的约束,作为农村英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如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的思想交流、课外活动、现实生活实践和中西文化的了解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以为常。那么,习是什么呢?习惯。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学生学英语来说,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书已经十几年了,对于习惯养成的好坏,深有感触。农村的中学生,因为学习条件,环境的限制,在长达6年的小学学习里,没有接触英语,他们上到初中才开始正式上英语,所以对他们来说,在初中,英语是一门新课,是在没有任何语言基础情况下进行学习,就像婴儿开始学讲话一样,可想而知这个“难”有多难了。也正因为这样,大多数的学生都怕学英语,他们不像城里的小孩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了,语感从小培养。所以农村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么,农村中学生该如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呢?
一、 规范书写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笔好字,会给人一种好的印象;会有助于成绩的提高。农村中学生在上七年级学英语时,首先是26个字母,这26个字母的书写一开始就应规范,要不然在考试中就会吃大亏或写出的不是英文而是拉丁文了,这样,对老师来说,改作业就是个难题了;对学生来说,就等同于没学英语一样。而且26个字母写规范了,单词和句子也就随着规范了。
二、开口读书习惯
英语设有早读和晚读,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两个“读”,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语言是要说的,不说就不是语言了,比如李阳的疯狂英语,它就是通过大声地、不断地朗读,读多了,就记住了;读多了,就形成脱口而出了,就习惯了,就不显得陌生了。
三、 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上课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四、 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五、 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语句,下课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这点不假,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笔记确实记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絮,一目了然,这对记忆知识点起到一定的帮助,且一本好的笔记就像一本有用的字典。
六、 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回顾、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做到大脑有内容可想,可答。主动提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七、 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千万不要“拖”。做老师的都遇到这种状况:我(家长)的小孩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现在怎么那么差?其中的一点就是小孩在进入中学,学的知识多了,一遇到难一点的作业就不做了,今天一点明天一点,时间越长累积的难点越多,关健是没有做到迎难而上和养成及时完作业的习惯。同时,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八、 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做到温故而知新,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月考,原因就在此了。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九、 良好教师榜样
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喜欢模仿,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要守时、珍惜时间,而老师却因为种种原因迟到、早退;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规范,而教师在讲课时却信手在黑板上写得“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板书要简洁、规范;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按时上课、不能拖堂 等等。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十、 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不能见异思迁。面对每天的预习、复习、测试,单调而又枯燥无味,即便坚持一段时间,测试成绩也不见得立竿见影。
基于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条件和环境的约束,作为农村英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如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的思想交流、课外活动、现实生活实践和中西文化的了解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