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实践性学习的尝试

【作者】 李付平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正文】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新课标还明确提出:“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这就是说,实践性学习都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活动体验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形式。“实践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实践性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新课标要求和新教材设置的活动建议,呼唤思想品德课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实行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大多习惯于由教师介绍故事或案例,分析并概括出道德概念和道德规范,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有关情境中进行体验,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才能对教材的理论内容有了真切的理解和体会。
  实践性学习有多种方式,比如:自然体验、社会体验、观察实验、参观或调查、手工制作、生产活动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
  一、走入现实,体验生活
  在学习《多彩的生命世界》一课时,我提前让学生在周末分组公园或自家附近寻找植物标本或给动物拍照,然后写一个收集报告(在哪里获得?有什么作用?过程怎样?有什么感受?),并将收集的物品进行加工与同学们分享。此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他们在这过程中体验发现的惊奇、体验自然的美以及内心的喜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第一课时“新生活新起点”时,我领着学生参观了我们学校,到图书馆阅读我校的校史既介绍我校的有关书籍,然后我们聚在一起分组让学生当记者访问自己的同学“你对新学校的看法”“你对老师和同学的看法”“你最近有哪些困惑”“你怎么看待同学存在的困惑”“你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打算”,最后每组找代表发表采访结果,并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这样学生对新环境的体验会更加深刻,老师也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困惑,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学生身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为学生以后的初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体验,激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强化其内心体验。在学习《让友谊之树长青》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表演三个小品:不平等、不尊重、不真诚——平等、尊重、真诚;不宽容、不理解——理解、宽容;不关爱、不帮助——关爱、帮助。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编写有关方面的台词,推荐有表演能力的人来表演,分别扮演以上三组题目,同时展开小组竞赛,及时给予评价。同学们的热情很高,个个踊跃参加,积极出谋划策,参加表演的同学诙谐的表情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印象很深刻。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在实践性学习中,音乐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它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如《自尊自信》一课中采用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直面挫折》一课中采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李克勤的《红日》;学习《让快乐围绕在我身边》的内容时,我先给学生播放孙悦的《祝你平安》、在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我给学生播放班得瑞的轻音乐等等,这些歌曲或乐曲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的体验。让学生边享受边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思想启迪。人生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历程,思想品德课也离不开体验和实践。陶行之先生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等教育理论观点,始终强调教育教学一定要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的着力点不是把书本上的、自已头脑中已有的条条框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践性学习”最终使学生走向生活,更好的为社会生活服务。
  三、知之者,不若行之者
  讲授《家,温馨的港湾》这一课时,我曾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播放视频《感恩的心》;让学生提前搜集了一家人的照片,课堂上互相展示;带领学生朗读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但学生反应很平淡,好像这都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原因可能是我设计的这些活动不能真正从内心打动学生,引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与内心共鸣,所以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不彻底。基于此,我对本节课重新设计了几个活动:一是给同学们播放了“最美孝心少年”中邵帅、吴林香的视频,请同学们谈谈感想;二是请同学们分组进入社区、街道调查我们身边的“孝心少年”,整理他们的感人事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交;三是布置作业:写一写:我与父母.请同学们回忆在自己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中,哪些片段曾令自己感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可以写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片段,也可以是感悟,心声等)做一做:孝敬父母,我决定今后每天都……。经过修改的这次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好多同学在观看《最美孝心少年》的视频时深深被打动,许多同学都泣不成声。他们的交流发言:这两段视频看得我脸上火辣辣的,与他们相比,我自愧弗如等心声中我知道他们明白了“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的真谛,从同学们的发言、交上来的调查报告和作业中,我听到、看到了满满的感恩、爱与幸福。
  每个人都渴望能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精彩的人生。新课程带给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就让我们在新课程的闪亮舞台上,如一首歌唱到的那样“矗立在彩虹之巅,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让我们用真诚,用智慧,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去实践,在生活中成就梦想,在体验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