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作者】 杨清敏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溪第二小学
【摘要】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催化剂的作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奥秘、体验解答数学习题过程中创造与挖掘不同的解题思路给自己带来的成功的喜悦。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崭新问题,并为我们指出了努力方向。【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实践探索
【正文】
一、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力求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陶冶情操、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对学生来说,他们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活跃。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创设情境,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学好数学。教师的催化、启动、加速功能突出表现在教师如何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对知识发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钻教材,把握重难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过渡语和导语,自制一些直观的教具,借助录像、投影、演示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充分运用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一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怎样创设这样的氛围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自制直观教具,引发学生兴趣,教具的使用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手段,是服务于数学教学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厌其烦,积极主动地设计和准备教具,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使用教具时,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要求恰当地予以出示,努力做到适时、适度、适当。第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其色彩绚丽、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些抽象的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内部活动,活动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不同。我们教师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放开两手,鼓励质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贴近他们的思维实际,更能引起他们的探究。全体参与,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到三个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相结合;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操作、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相结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数学与生活实际要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四、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组外强调竞争,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还能使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电教把媒体引入数学课教学,既能耳闻,又能目睹,这样的教学效果别具特色。电教媒体具备独有的特点,集声、色、光、图为一体,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受到刺激,促进情感思维信息在传递与反馈方面形成快速交互,从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迅速萌发,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主动的发展。联想是人们对自己思维中已有的形象再度衍化和创作的心理过程。是“抛砖引玉”“以近知远”“以见知所不见”的虚、实信息相互叠加后形成新形象的心理反映。数学教学目的就在于能由此知彼、由近知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各种联想过程中再度创造、出新的个性的东西。数学在知识点上有很多看似简单,实际上又非常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的教学中就是把这些抽象的知识“深入浅出”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这些抽象的知识在学生接受时显得准确、清晰、易于理解。
总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未来社会成员,学生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力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想学;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爱学;提供给他们更多自己创造的空间,使他们能学。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自主探索添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教学情境如何从人为走向自然》,《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1—2)
[2]刘仍轩、张云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1—2)
[3]陈祥文:《小学数学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1—2)
[4]程翠萍:《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6)
一、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力求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陶冶情操、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对学生来说,他们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活跃。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创设情境,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学好数学。教师的催化、启动、加速功能突出表现在教师如何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对知识发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钻教材,把握重难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过渡语和导语,自制一些直观的教具,借助录像、投影、演示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充分运用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一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怎样创设这样的氛围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自制直观教具,引发学生兴趣,教具的使用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手段,是服务于数学教学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厌其烦,积极主动地设计和准备教具,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使用教具时,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要求恰当地予以出示,努力做到适时、适度、适当。第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其色彩绚丽、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些抽象的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内部活动,活动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不同。我们教师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放开两手,鼓励质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贴近他们的思维实际,更能引起他们的探究。全体参与,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到三个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相结合;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操作、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相结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数学与生活实际要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四、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组外强调竞争,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还能使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电教把媒体引入数学课教学,既能耳闻,又能目睹,这样的教学效果别具特色。电教媒体具备独有的特点,集声、色、光、图为一体,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受到刺激,促进情感思维信息在传递与反馈方面形成快速交互,从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迅速萌发,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主动的发展。联想是人们对自己思维中已有的形象再度衍化和创作的心理过程。是“抛砖引玉”“以近知远”“以见知所不见”的虚、实信息相互叠加后形成新形象的心理反映。数学教学目的就在于能由此知彼、由近知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各种联想过程中再度创造、出新的个性的东西。数学在知识点上有很多看似简单,实际上又非常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的教学中就是把这些抽象的知识“深入浅出”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这些抽象的知识在学生接受时显得准确、清晰、易于理解。
总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未来社会成员,学生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力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想学;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爱学;提供给他们更多自己创造的空间,使他们能学。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自主探索添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教学情境如何从人为走向自然》,《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1—2)
[2]刘仍轩、张云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1—2)
[3]陈祥文:《小学数学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1—2)
[4]程翠萍:《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