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借助多媒体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作者】 苏惠娟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六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对此,可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辨析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减少和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多媒体;灵活解题;抽象概括;辨析比较;语言表达
【正文】


      小学生学数学,有的思维敏捷、思路宽阔,有的却思维呆板、思路狭窄,这是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差异。对此,可借助多媒体,发挥多媒体有形、有声、有色的优势,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从而减少和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培养每一个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态演示多媒体画面,能使数学知识相互沟通,从而启发学生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

      如,教学“两个物体运动的相遇问题”时,可用多媒体画面动态演示两个“相向而行”的物体,同时逐渐靠近的情景。待学生理解了“同时”、“相向而行”、“相遇”后,问学生:“怎样求两地间的总路程呢?”“有不同的解法吗?”接着根据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分别用多媒体画面动态演示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学生与多媒体画面的动态演示同步操作(两臂前平举,与肩同宽,掌心相对,从两侧渐渐向中间移动,直至合掌)。以此帮助学生强化“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的概念,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弄清相遇问题的实质,体会求总路程的不同思路,理解求总路程的不同解法,掌握求总路程的不同策略。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能力的基础是抽象概括,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总是停留在形象概括上,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画面的动态演示,把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概括引向抽象概括,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可借助多媒体画面的动态演示,先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有4条边和4个角,正方形也有4条边和4个角。再在多媒体画面上出示四个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梯形),让学生指认长方形和正方形。接着问学生:“四个图形都有4条边和4个角,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点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呢?”然后追问学生:“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有什么秘密呢?”由此引发学生折一折(折纸)、量一量(量边又量角)、围一围(钉子板上围四边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探究。并动态演示多媒体画面,验证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和4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有,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如此地借助多媒体,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学生的思维会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既能弄清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又能弄清楚有的四边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更能弄清楚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包含着正方形。

      三、借助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辨析比较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认知中的难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可设计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借助多媒体,将题目展示在学生面前,适当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辨析比较,确定答案。并借助多媒体,对学生确定的答案进行裁决。可以是“√”表示对,“×”表示错;也可以是文字短语“对了”和“错了”作判定;还可以是声音“嘟”表示错,优美的音乐声表示对。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针尖对麦芒”时,教师的演示、推理、点拨、裁决,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学生只有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据理力争的教学氛围中,辨析比较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

      四、借助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各种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算理、讲清思路、说明原因、归纳方法,以说促练,说练结合,从而建立清晰的概念,内化新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此,要把着力点放在下列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相关直观材料的意思。如,多媒体显示一幅“红花与黄花”的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形用语言表达图意,并变换说法。学生面对“黄花比红花少5朵”,可以分别表达为“红花比黄花多5朵”、“黄花再有5朵就和红花同样多”、“红花去掉5朵就和黄花同样多”、“红花去掉5朵就可以求到黄花的朵数”…… 伴随着学生的不同表达,多媒体同步闪烁不同色彩的线段,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思路更清晰、表达更丰满。

      二是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相关操作活动的信息。如,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前,布置学生找一个圆,量出圆的直径和周长。课上,学生报出自己圆的直径(取整数),老师马上说出该圆的周长。在学生颇感惊讶之时,借助多媒体的画面动态演示,寻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摄取到的信息(多媒体画面动态演示的过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等),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