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探小学语文作业改革
【作者】 江 英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龙溪小学
【摘要】新课改实施之后,从教学的思想、观念、方法、结构等方面,各学科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业却仍然是较少人关注的课题。小学语文作业作为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因素,理应引起广大语文教育者的重视,并且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小学语文作业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助力,并且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作业之后的好处。【关键词】作业改革;作业布置;小学语文作业
【正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实践型的作业
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做、玩、观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觉得是为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被动做作业。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爱学。
1、做资料卡。在学一篇课文之前,我留预习作业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样的,卡须有一定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的财富。不要小看学生做成的这张小小资料卡,它里边可渗透着孩子们不少的汗水。2、观察体验。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3、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4、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形式改革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都是让学生用写的方式完成,虽然这是最为主要的作业方式,但是长久的纸质作业势必会影响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据笔者了解,在现实生活当中,写作业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生的一项沉重负担。学生每天放学后,写作业只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有的学生是在家长的责罚之下,迫不得已完成的,还有很多学生宁可被责罚也不愿写作业。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也成为家长的一大负担。这样学生厌烦,家长发愁生气,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完全失去了作业的意义。因此传统的语文作业必须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真正作用。有很多教师在作业的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学了《小村庄的变迁》这篇课文后,就留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作业:回家后可以通过调查、询问的方式,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回校后,在班级里大家进行汇报。作业的形式与众不同,所以激起了学生的新奇感,都自愿地完成了作业,并从中明白了垃圾污染环境的道理,树立了要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作业效果。
三、多种学科整合,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比如,学会了有关蔬菜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某场买菜;在学习了课文《四季》之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在作业评讲课上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学了《黄河象》、《琥珀》等科普文章后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后去查阅资料,把探究到的知识写成小论文介绍给大家……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四、小学语文作业的意义
1.作业是教师了解掌握知识情况的指示剂。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教师是不可能全程监控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因此只有通过其他手段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为有效地手段就是留作业。通过批改课后学生的作业,教师就基本上对每个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以弥补学生课上知识的欠缺部分。
2.作业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授课、总结、拓展知识、作业几部分,每一部分都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无论是缺少了哪一环节,都会使语文教学显得不完整甚至无法进行。前几项都是对新旧知识的复习与传授,而作业则是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同时还可以对所学新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加深。众所周知,学习任何一种技艺或知识,都需要一个不断反复练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熟练的掌握。
3.师生评价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与改正当中获得进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需要在不断地摸索当中,逐步进行改进提高。所以整个教学体系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进行改进,才会使教学实效得以提升。那么教学水准得以提升的依据就是作业。教师通过所留的有针对性的语文作业,可以发现教学当中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发现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针做出调整。
总之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还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办一张环保小报,一起分角色朗读一篇课文;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陈菊先:《语文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张立文:《儒学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3]第斯多惠:《德因老师培养指南》,袁一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实践型的作业
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做、玩、观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觉得是为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被动做作业。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爱学。
1、做资料卡。在学一篇课文之前,我留预习作业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样的,卡须有一定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的财富。不要小看学生做成的这张小小资料卡,它里边可渗透着孩子们不少的汗水。2、观察体验。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3、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4、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形式改革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都是让学生用写的方式完成,虽然这是最为主要的作业方式,但是长久的纸质作业势必会影响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据笔者了解,在现实生活当中,写作业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生的一项沉重负担。学生每天放学后,写作业只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有的学生是在家长的责罚之下,迫不得已完成的,还有很多学生宁可被责罚也不愿写作业。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也成为家长的一大负担。这样学生厌烦,家长发愁生气,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完全失去了作业的意义。因此传统的语文作业必须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真正作用。有很多教师在作业的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学了《小村庄的变迁》这篇课文后,就留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作业:回家后可以通过调查、询问的方式,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回校后,在班级里大家进行汇报。作业的形式与众不同,所以激起了学生的新奇感,都自愿地完成了作业,并从中明白了垃圾污染环境的道理,树立了要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作业效果。
三、多种学科整合,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比如,学会了有关蔬菜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某场买菜;在学习了课文《四季》之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在作业评讲课上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学了《黄河象》、《琥珀》等科普文章后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后去查阅资料,把探究到的知识写成小论文介绍给大家……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四、小学语文作业的意义
1.作业是教师了解掌握知识情况的指示剂。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教师是不可能全程监控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因此只有通过其他手段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为有效地手段就是留作业。通过批改课后学生的作业,教师就基本上对每个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以弥补学生课上知识的欠缺部分。
2.作业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授课、总结、拓展知识、作业几部分,每一部分都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无论是缺少了哪一环节,都会使语文教学显得不完整甚至无法进行。前几项都是对新旧知识的复习与传授,而作业则是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同时还可以对所学新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加深。众所周知,学习任何一种技艺或知识,都需要一个不断反复练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熟练的掌握。
3.师生评价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与改正当中获得进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需要在不断地摸索当中,逐步进行改进提高。所以整个教学体系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进行改进,才会使教学实效得以提升。那么教学水准得以提升的依据就是作业。教师通过所留的有针对性的语文作业,可以发现教学当中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发现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针做出调整。
总之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还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办一张环保小报,一起分角色朗读一篇课文;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陈菊先:《语文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张立文:《儒学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3]第斯多惠:《德因老师培养指南》,袁一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