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注重探究,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 田仁斌

【机构】 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正文】      一、新课标对高中语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了它的特征: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时间有限,提倡探究会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呢?笔者从实践中得出: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而且会让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二、注重探究,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注重探究,构建高效课堂,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才能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
  高效课堂实施中,广大教师还要解放思想,提高积极性,才能发挥才智,做出更大成绩,应注重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语文字词的学习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字词有了大致的理解,课上主要是对难词进行重点讲解。这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这样的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四、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语文教学中注重探究,势必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探究性学习往往避免了课堂上出现冷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二)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三)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弃。其实读背也是一种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探究和新理论新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但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