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美术欣赏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 刘 娅

【机构】 贵州省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


【正文】      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引入美术欣赏教学当中,以切实提高高中美术欣赏活动的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为此,在教学方面我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下面就此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高中美术欣赏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等其他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以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和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氛围
  一个好的活动氛围,可以使学生主动、有效地接受来自各种途径的信息,进而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具有思维独立性、批判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重视创设以下几种氛围。
  1.开放自主的氛围。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向题的解决而告终。因此在这种活动中要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这也有赖于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应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性,我们要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不时地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以此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合作互动的氛围。合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品质。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上引入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形式。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表现欲望、探索精神、群体意识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活。
  3.崇尚科学的氛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其本身是一个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和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懂得美术文化对于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创设崇尚科学的氛围,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养成尊重他人成果或想法的正确态度。
  4.探究问题的情境。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参与并获得体验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学生在选定了研究的课题之后,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包含有两层含义:
  1.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资料,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我们知道,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厚度,即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虽然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创新也越多,但是创新是对旧的水平、旧的规范、旧的框架的突破。试想,前人的知识水平尚未可及,创新从何而谈?
  那么,怎样在开放的情境中来主动地搜集资料呢?资料的来源主要依靠课本知识、上图书馆查找、登陆因特网搜索等。除此之外,搜集资料的方法还有:音像资料、社会调查、观察、走访、座谈等等。
  2.适当加工处理信息,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过程。它是将各种来源的、比较繁杂的信息资料、整合成一个新的、较为清晰的整体。因此,这种整合是包含了明显的创造性行为。当然这种创造性行为是在特定的问题、资料范围内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理论或方法论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是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信息资料找出联系、重新构造、进行创造性地整合的。但是,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设计出比较合理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计划或操作程序;能够通过对美术现象或事实的研究,进行分类或重组,发现内在规律。可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显得较为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注重研究性成果的展示
  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课题研究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成果展示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有论文或调查报告的撰写,还有通过课堂展开的辩论、研讨,搞展板、出黑板报、办手抄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