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生常见计算错例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文金红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冉店九年制学校
【正文】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家长面对学生的作业、试卷苦恼而又无奈的指责孩子“又算错了,都是这孩子太粗心了”、“什么时候才能改掉粗心的毛病?”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我们深有体会,学生错题中因为计算导致的错误占多数,我们曾对三所学校期中试卷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其中计算失分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37%、40%、42%(计算失分占总失分的百分比),学生在做计算题时错误百出,解答应用题时列式正确,但计算错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能把这些简单地归结于学生太粗心,而应该深入去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计算常见错例分析
1.算理错误
错例分析:题目中余数都比除数大,显然没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要求,第一题中30减28还算错了,导致余数大于除数。
2.感知错误。
错误分析: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错例(1)中对于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正确,计算时把数字落成了导致出错,(2)中把半径2.5厘米写成了2厘米,也是粗心的错误。
3.理解错误
错误分析:(1)中运算顺序错误,(2)中解方程的方法错误,没有理解等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4. 短时记忆较弱。
错误分析:学生对乘法口诀短时没有记住,导致错误。
二、教学策略
1.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算理的教学。
计算教学也要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基本概念,深化对概念的认识,以此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让学生不仅有计算能力,而且思路清楚,有学习能力。例如:
十位上的8除以3后没写余数,没有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因此出错。结合分桃子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明确每只先分到两箱后,把剩余一箱和零零散散的合起来继续再分,从而明确在笔算除法时,要从高位除起,当十位上的数没有除完时,要把剩余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接着除。要让学生明白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又如:
在计算商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由于在个位上漏写一0,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分小方块的方法把609块小方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让学生明确先分600块,每人分得200块,再分90块,每个分得30块,最后每人一共分得230块。从而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中,我们要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向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是0除以一位数的要在这个位上商0。可见,要提高计算能力,首先要理解基本算理,只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举一反三。
2.加强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师要有意识地搜集一些典型错例,按照错误类型记录下来,在教学时有效地利用。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学生往往会由于十位上的0不够商时,没商0占位,导致计算失误。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样的错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对比、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使学生在后的计算过程中引起注意,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3.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 有的学生在做完一题再做另一题时,注意力却还未转移,仍停留在前一题上,以致“张冠李戴”,把前一题数据或符号抄了下来. 还有的学生明明是在做加法,突然想到乘法问题,做成乘法造成计算错误. 他们在分析题意,观察算式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缺乏整体性思考,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往往犯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错误. 例如学生经常计算时把“+”看作“×”,把“÷”看作“+”,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 对相似、相近数据或符号的感知失真,也是注意分散和阅读能力障碍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中,我们可针对学生粗心的病因,对症下药,精心诊治学生粗心的毛病。
(1).强化审题训练,准确感知算式。培养计算能力,首先要从感知算式入手,抓好审题的基本训练。设计计算题时,要有意创设各类题型,让学生充分感知,善于发现算式的特点,可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如3×4÷3×4与(3×4)÷(3×4), 134-37+63与134-37-63,6.3×99+6.3与6.3×99+6.3×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审题训练的重点是运算顺序,能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选用什么方法合理。训练的方法是:先观察、议论,再动手计算,最后交流运算方法,评讲哪种方法较为合理,灵活。如:观察下列各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7.28+0.94+2.72+0.06 ,-( -),99×78+33×66……坚持这样训练,培养学生感知算式特点的意识和能力,为选择合理算法打好基础。
(2).坚持口算训练,培养记忆能力。熟练的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最好形式,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如教师口述题目,让学生听算,学生既要记忆题目,又要记忆中间过程。或者学生看卡片上的题进行视算。口算训练如果方式单调,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特别是对低年级儿童,为了避免产生厌倦情绪,可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等。如此持之以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短时记忆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 3).注重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责任心、自信心,培养细心和耐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勤于思考,独立完成。应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每算一步要上下、左右纵横检查,抄写数据和符号准确无误;算式书写也要整齐清晰,便于检查。不能口算的题一定要清晰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 ,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运算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再如,教给学生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进行检验。因此,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既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结合训练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加强常用数据的记忆。
计算属于技能的范畴,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技能的掌握应以熟练为标准。在计算时,我们好多学生发生错误是因为口算不熟练造成的。因此,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公式等可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例如:
(1).表内乘法。如4×7=28,3×6=18,6×7=42。
(2).常用的整百乘法。20×5=100,,25×4=100,125×8=1000。
(3).常用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如■=0.5,■=0.25,■=0.2,■=0.125 。
(4).常用的单位转化。如:1米=100厘米,1时=60分。
(5).常用的平方数。如:121(11×11),225(15×15)。
(6).常用的运算定律。
如:a-b-c=a-(b+c),a×(b+c)=a×b+a×c。
(7).100以内的质数。2、3、5、7……
(8).π的整数倍。如2π=6.25,3π=9.42,5π=15.7。
通过平时的有意记忆,可提高学生的数感,减少计算时间,如:在计算■×■+0.375×■时,学生熟记了■=0.375,又能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计算就又快正确率又高。
当然,记忆的内容要与平时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让学生边记边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增强了自信。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一、计算常见错例分析
1.算理错误
错例分析:题目中余数都比除数大,显然没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要求,第一题中30减28还算错了,导致余数大于除数。
2.感知错误。
错误分析: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错例(1)中对于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正确,计算时把数字落成了导致出错,(2)中把半径2.5厘米写成了2厘米,也是粗心的错误。
3.理解错误
错误分析:(1)中运算顺序错误,(2)中解方程的方法错误,没有理解等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4. 短时记忆较弱。
错误分析:学生对乘法口诀短时没有记住,导致错误。
二、教学策略
1.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算理的教学。
计算教学也要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基本概念,深化对概念的认识,以此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让学生不仅有计算能力,而且思路清楚,有学习能力。例如:
十位上的8除以3后没写余数,没有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因此出错。结合分桃子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明确每只先分到两箱后,把剩余一箱和零零散散的合起来继续再分,从而明确在笔算除法时,要从高位除起,当十位上的数没有除完时,要把剩余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接着除。要让学生明白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又如:
在计算商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由于在个位上漏写一0,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分小方块的方法把609块小方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让学生明确先分600块,每人分得200块,再分90块,每个分得30块,最后每人一共分得230块。从而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中,我们要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向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是0除以一位数的要在这个位上商0。可见,要提高计算能力,首先要理解基本算理,只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举一反三。
2.加强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师要有意识地搜集一些典型错例,按照错误类型记录下来,在教学时有效地利用。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学生往往会由于十位上的0不够商时,没商0占位,导致计算失误。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样的错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对比、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使学生在后的计算过程中引起注意,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3.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 有的学生在做完一题再做另一题时,注意力却还未转移,仍停留在前一题上,以致“张冠李戴”,把前一题数据或符号抄了下来. 还有的学生明明是在做加法,突然想到乘法问题,做成乘法造成计算错误. 他们在分析题意,观察算式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缺乏整体性思考,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往往犯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错误. 例如学生经常计算时把“+”看作“×”,把“÷”看作“+”,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 对相似、相近数据或符号的感知失真,也是注意分散和阅读能力障碍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中,我们可针对学生粗心的病因,对症下药,精心诊治学生粗心的毛病。
(1).强化审题训练,准确感知算式。培养计算能力,首先要从感知算式入手,抓好审题的基本训练。设计计算题时,要有意创设各类题型,让学生充分感知,善于发现算式的特点,可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如3×4÷3×4与(3×4)÷(3×4), 134-37+63与134-37-63,6.3×99+6.3与6.3×99+6.3×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审题训练的重点是运算顺序,能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选用什么方法合理。训练的方法是:先观察、议论,再动手计算,最后交流运算方法,评讲哪种方法较为合理,灵活。如:观察下列各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7.28+0.94+2.72+0.06 ,-( -),99×78+33×66……坚持这样训练,培养学生感知算式特点的意识和能力,为选择合理算法打好基础。
(2).坚持口算训练,培养记忆能力。熟练的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最好形式,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如教师口述题目,让学生听算,学生既要记忆题目,又要记忆中间过程。或者学生看卡片上的题进行视算。口算训练如果方式单调,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特别是对低年级儿童,为了避免产生厌倦情绪,可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等。如此持之以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短时记忆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 3).注重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责任心、自信心,培养细心和耐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勤于思考,独立完成。应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每算一步要上下、左右纵横检查,抄写数据和符号准确无误;算式书写也要整齐清晰,便于检查。不能口算的题一定要清晰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 ,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运算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再如,教给学生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进行检验。因此,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既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结合训练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加强常用数据的记忆。
计算属于技能的范畴,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技能的掌握应以熟练为标准。在计算时,我们好多学生发生错误是因为口算不熟练造成的。因此,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公式等可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例如:
(1).表内乘法。如4×7=28,3×6=18,6×7=42。
(2).常用的整百乘法。20×5=100,,25×4=100,125×8=1000。
(3).常用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如■=0.5,■=0.25,■=0.2,■=0.125 。
(4).常用的单位转化。如:1米=100厘米,1时=60分。
(5).常用的平方数。如:121(11×11),225(15×15)。
(6).常用的运算定律。
如:a-b-c=a-(b+c),a×(b+c)=a×b+a×c。
(7).100以内的质数。2、3、5、7……
(8).π的整数倍。如2π=6.25,3π=9.42,5π=15.7。
通过平时的有意记忆,可提高学生的数感,减少计算时间,如:在计算■×■+0.375×■时,学生熟记了■=0.375,又能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计算就又快正确率又高。
当然,记忆的内容要与平时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让学生边记边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增强了自信。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