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政治课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周 进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第五中学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成为改革的热门话题,课本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笔者认为,课本是基本的教学资源。从阅读教学角度讲,课本是学生阅读的蓝本。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教学资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渗透对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阅读、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一、咬文嚼字地读,把课本读准
  1、划分句子成分,帮助学生全面地把握概念。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的、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区分易混词,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点。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了。
  3、抓住近义词,培养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对于近义词,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练习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旁批。这样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
  4、注意对应词,使学生学得灵活。“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想方设法引起学生对这些对应词的注意,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使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5、重读关键词,帮助学生抓住知识重点。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重读关键词的方法,暗示学生要抓住这些知识的重点,或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对关键词画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笔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6、寻找反义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如识点。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学会从对立面去观察事物,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教会学生使用找反义词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观点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前后联想地读,把课本读透
  1、重视“引言”,使学生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现行政治课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对“引言”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2、板书标题,使教和学“纲举目张”。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标题的板书,最好用彩色粉笔把主要标题加以突出,通过视角的刺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复习时,把各个标题“串”起来,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还能训练生思维和叙述的条理性。
  3、区别字体,帮助学生吃透知识点。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基本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黑体字是重点: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课本的正文。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与旁边的名言警句、语录、谚语等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
  4、层层追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应该告诉学生,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具体方法是:围绕确立的中心,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相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类问题。这样,一句话就变成几句话,一段就扩展成几段。
  5、逻辑推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的讲授时,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在旧课的复习时,应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6、带问阅读,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变成一个有准备的、批判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
  三、联系实际地读,把课本读活
  1、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课源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或用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去说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能把政治课本教活,让学生把政治课本读活。
  2、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校不是真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总会传入学生的耳中。有时,社会上的一些言论还会在学生的大脑里产生疑问,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但这正是政治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加深对知识重点的理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联系自己的生活情况,加强教学的说服力。联系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让学生自己列举他们自己的生活情况,去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其说服力更强,学生会更感兴趣。
  4、联系课后练习思考题,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现行中学政治课本,每一课都有课后练习思考题。若教完全课后才要求学生去做,教学的时效性就会差些。若在新课的讲授中针对课本知识的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思考,课上完成,不但教学的时效性会更强,效果会更好,而且还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5、联系考试要求与题目,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可否认,我们目前的政治课教学还是要进行一定的应试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应研究教学目标、研究考试的要求与考试题目,特别是高考在这个知识点上曾经出过的题目,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题目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6、联系教材提供的材料,使学生熟悉教材。教材编写者为了证明所叙述的观点、原理,在教材中往往引用一些漫画、语录、谚语、名言警句等。这些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课本正文中的观点与这些材料进行联系、思考,这样能使学生熟悉课本,加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