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中学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与数学学科的紧密联系
【作者】 杨崇常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中学
【摘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家庭结构的变迁等,这些因素目前正影响着学生们,焦虑恐惧、紧张的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佳,不是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而是出现了心理障碍。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分析、研究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是积极、科学地完成好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关键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任,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和优势,将心理健康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师生的教与学。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思考,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策略:
一、注重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和心理双丰收
数学新教材内容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例如:“每一章节后面的实验与探究、数学活动提供了有关的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等等,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材中有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计算繁琐,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新教材倡导学生合作交流,如探索勾股定理,测量旗杆的高度,观察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等等需要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才会把事情做好。在教学中加以挖掘,深化,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这样才能融合学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就必须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去吸引学生学习,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地健康发展。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这些数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大胆探索,勇于尝试,在学习实践中提高自已。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本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处于青春初期的现代少年,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迫切,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信心、多一些成功体验。“让全班同学的手都举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是我的教学观点。
(1)在课堂中采取生生互动,培养主动交流的品质。这样会激发学生的互动交流的热情,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如在讲用用配方法来推导二次函数y=ax2+bx+c=0(a≠0)的顶点坐标公式,其推导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若只是老师在讲解,学生不一定有兴趣听,也不一定听得明白。但我把其推导过程具体化,分成六步,每一步都提问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听得认真,又想得积极,每一步都抢着回答。这样不仅学生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活跃了课堂。
(2)多让学生上讲台演练,克服自闭,培养自信。在数学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顽强毅力,坚定意志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自信心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信心强的学生总是善于思考,爱探究,有主见,能积极消化他人见解中的可取之处,同时也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学生的自信心强了,就敢于提出异议,互相讨论,消除课堂上的拘谨场面,拉近师生距离,克服了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的自闭心理。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教师在必要时、恰到好处地进行适当的点拨,并推广成功的经验,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如当解决一道复习题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后,可以请某一小组的同学上台讲解解法,或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上讲台板演解题过程,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自信心。
三、重视数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进行健康心理渗透的良好渠道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教师的个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科学习的热爱,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体在学生群体心目中的地位,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能用同样的东西去施加影响。”数学教师应及时调整自身状态,以开朗、乐观、自信、从容、真诚的态度影响学生,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用严谨谦虚的治学精神带动学生的发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有时候,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教师的行为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教室有垃圾,随手捡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卫生也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可以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优秀个性通过各种教育教学行为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并且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和学生产生共振和共鸣,在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情绪高了,对教学信息的感受度也高了。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但是导演,而且还是学生的榜样,学生成为演员,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正的主角,这样就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笔者所在学校为一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的在校时间远远大于在家时间,因此教师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四、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表面看来数学是抽象的,实际真正深入进去,就会发现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在,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在数学学习中,数学带给学习者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例如,数学符号语言的使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美,优雅美,球体、圆柱、圆锥及抛物线等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新颖巧妙的美,初中数学涉及到数学史的内容,使学生深入认识了数学,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究数学的热情,数学名家的研究介绍,给学生树立了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榜样,如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等等。这些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教育的最佳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开发使用,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远大理想,进而克服一些青春期发展带来的心理波动。
五、使用恰当的数学课堂评价性语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激励学生的情感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许多孩子厌学、逃学,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如老师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应给予充分地肯定,肯定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希望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进步!我只希望人人进步,不求人人高分!应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的认识每一位学生,因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这一科任课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这一学科。
六、关注数学学困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普通意义上的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教学环境相同的条件下,数学学习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各异,有的是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有的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是有不良学习行为习惯,造成数学学习效率低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这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及时接受理解新授数学知识,情绪波动较大,一些不良情绪甚至会蔓延到其他学生身上,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密切关注数学学困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给予情感上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建立适中的学习期望值,扬长避短,创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不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在教案的设置上,习题设置具有层次性,对于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目标设置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目标,由低到高,对于学困生要求掌握基本目标,鼓励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如在学习分解因式时可以设置如下目标和习题层次:目标层次、 要求、相应目标习题设置。
1. 基本目标: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的,正确套用公式解决基本的题目。
例如分解因式:x2-4
2.中等目标: 比较熟练的运用分解因式的有关方法解决相关题目
例如化简:
3.高层目标:熟练、灵活运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解决相关题目
例如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这种分层次目标和习题的设置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增强了学困生的自尊心,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另外教师要和家长沟通好,避免过高的期望值带给学生的压力和烦恼。关注每一名学困生,让他们学会解决困难的方法,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关爱的另一种诠释,爱的教育永远是心理教育最有效并长久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学也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现代的数学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情感以外,还更应该注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
[1]吴正宪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2]孙双金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于 漪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
[4]张思明 张思明与数学课题学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任,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和优势,将心理健康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师生的教与学。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思考,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策略:
一、注重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和心理双丰收
数学新教材内容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例如:“每一章节后面的实验与探究、数学活动提供了有关的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等等,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材中有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计算繁琐,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新教材倡导学生合作交流,如探索勾股定理,测量旗杆的高度,观察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等等需要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才会把事情做好。在教学中加以挖掘,深化,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这样才能融合学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就必须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去吸引学生学习,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地健康发展。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这些数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大胆探索,勇于尝试,在学习实践中提高自已。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本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处于青春初期的现代少年,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迫切,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信心、多一些成功体验。“让全班同学的手都举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是我的教学观点。
(1)在课堂中采取生生互动,培养主动交流的品质。这样会激发学生的互动交流的热情,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如在讲用用配方法来推导二次函数y=ax2+bx+c=0(a≠0)的顶点坐标公式,其推导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若只是老师在讲解,学生不一定有兴趣听,也不一定听得明白。但我把其推导过程具体化,分成六步,每一步都提问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听得认真,又想得积极,每一步都抢着回答。这样不仅学生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活跃了课堂。
(2)多让学生上讲台演练,克服自闭,培养自信。在数学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顽强毅力,坚定意志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自信心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信心强的学生总是善于思考,爱探究,有主见,能积极消化他人见解中的可取之处,同时也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学生的自信心强了,就敢于提出异议,互相讨论,消除课堂上的拘谨场面,拉近师生距离,克服了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的自闭心理。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教师在必要时、恰到好处地进行适当的点拨,并推广成功的经验,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如当解决一道复习题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后,可以请某一小组的同学上台讲解解法,或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上讲台板演解题过程,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自信心。
三、重视数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进行健康心理渗透的良好渠道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教师的个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科学习的热爱,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体在学生群体心目中的地位,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能用同样的东西去施加影响。”数学教师应及时调整自身状态,以开朗、乐观、自信、从容、真诚的态度影响学生,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用严谨谦虚的治学精神带动学生的发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有时候,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教师的行为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教室有垃圾,随手捡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卫生也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可以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优秀个性通过各种教育教学行为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并且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和学生产生共振和共鸣,在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情绪高了,对教学信息的感受度也高了。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但是导演,而且还是学生的榜样,学生成为演员,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正的主角,这样就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笔者所在学校为一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的在校时间远远大于在家时间,因此教师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四、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表面看来数学是抽象的,实际真正深入进去,就会发现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在,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在数学学习中,数学带给学习者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例如,数学符号语言的使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美,优雅美,球体、圆柱、圆锥及抛物线等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新颖巧妙的美,初中数学涉及到数学史的内容,使学生深入认识了数学,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究数学的热情,数学名家的研究介绍,给学生树立了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榜样,如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等等。这些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教育的最佳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开发使用,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远大理想,进而克服一些青春期发展带来的心理波动。
五、使用恰当的数学课堂评价性语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激励学生的情感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许多孩子厌学、逃学,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如老师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应给予充分地肯定,肯定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希望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进步!我只希望人人进步,不求人人高分!应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的认识每一位学生,因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这一科任课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这一学科。
六、关注数学学困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普通意义上的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教学环境相同的条件下,数学学习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各异,有的是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有的是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是有不良学习行为习惯,造成数学学习效率低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这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及时接受理解新授数学知识,情绪波动较大,一些不良情绪甚至会蔓延到其他学生身上,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密切关注数学学困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给予情感上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建立适中的学习期望值,扬长避短,创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不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在教案的设置上,习题设置具有层次性,对于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目标设置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目标,由低到高,对于学困生要求掌握基本目标,鼓励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如在学习分解因式时可以设置如下目标和习题层次:目标层次、 要求、相应目标习题设置。
1. 基本目标: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的,正确套用公式解决基本的题目。
例如分解因式:x2-4
2.中等目标: 比较熟练的运用分解因式的有关方法解决相关题目
例如化简:
3.高层目标:熟练、灵活运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解决相关题目
例如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这种分层次目标和习题的设置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增强了学困生的自尊心,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另外教师要和家长沟通好,避免过高的期望值带给学生的压力和烦恼。关注每一名学困生,让他们学会解决困难的方法,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关爱的另一种诠释,爱的教育永远是心理教育最有效并长久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学也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现代的数学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情感以外,还更应该注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
[1]吴正宪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2]孙双金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于 漪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
[4]张思明 张思明与数学课题学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