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汉语拼音教学之我见
【作者】 杨志雄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绿茵湖办事处瓮朗学校
【摘要】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游戏活动与顺口溜结合、实物教具与顺口溜结合、画图与教具相结合、听故事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关键词】小学汉语拼音;编顺口溜;兴趣;探究;化难为易
【正文】
对于一位经常教中年级的语文教师来说,非常想接一年级新班,为什么?因为中年级的学生汉语拼音基础太差,教师上课非常吃力。很有幸,今年我接了一个新班(一年级), 但真正接了一年级才发现,汉语拼音教学并不容易。汉语拼音教学是很枯燥无谓的,可是汉语拼音教学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那一年级的小朋友怎样学好汉语拼音呢?老方法肯定是行不通了,记得孔子说过:“之知者不如好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试着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
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结合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利用语言、动作表演等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习汉语拼音。例如教学翘舌音zh、sh、r时,考虑到这四个声母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我请四位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依次出示四位“客人”,即头戴zh、ch、sh、r头饰的四个学生客人来了,我们要打招呼啊,今天这几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别,叫的时候要把舌翘起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读zh、ch、sh、r)当学生会读之后,就请客人(学生戴头饰)进门,请进门的过程中又巩固了zh、ch、sh、r的认读)。在招待客人的过程既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zh ch sh r的认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读多练,轻松有趣地突破了翘舌音认读的难关。
二、游戏活动与顺口溜结合
在教学m与n时,让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他们的双手互相达在对方双肩上,头碰着头,形成一个门洞,让其他同学钻这个门洞。再请四个小朋友上台,用同样的方法组成两个门洞,让其他同学钻这两个门洞。游戏活动结束后,师生一起编顺口溜,一个门洞n,两个门洞m。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自编自悟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实物教具与顺口溜结合
字母f与t不少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字母f与t时,教师准备了一根带勾的拐杖和一把雨伞。教学时,教师请一位学生表演拄着拐杖走路,让学生观察拐杖的柄在上还是在下,学生回答在上。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一根拐杖fff。学习t时,教师请一位学生表演下雨时打伞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带勾的伞把,教师再引导学生编顺口溜,一把伞把ttt。
四、画图与教具相结合
在教学四声时,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条高低起伏的山路,用一辆小模型汽车演示:从前方平坦的路上驶来“一声平”, 上坡“二声扬”, 下坡又上坡“三声拐弯”,下坡“四声降”, 带领学生用手演示汽车的行驶方向,同时嘴里发出任意一个字母的四声。教师再引导学生编顺口溜: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这样,学生脑、眼、手、口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习就会轻松愉快。
五、实物与图片结合起来
区别字母“b”和“d”、“p”和“q”的形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或实物引导学生区别:“b”像数字“6”,“d”像反“6”,“q”像数字“9”,“p”像反“9”。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出示顺口溜:正“6”b, 反“6”d,正“9”q ,反“9”p。
六、听故事突破教学难点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i、u、ü三个孩子要到文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他们就请大y大w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就成了音节yi(领读),大w带着小u一块儿走,就成了音节wu(领读),小ü没人带路,急得哭了,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看见小ü哭得很伤心,就来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好吧,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 小ü高兴地把泪水擦干净(老师随手擦去ü上两点),就跟大y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领读)。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轻松愉悦地掌握了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而且记住了ü跟在大y后面要去掉两点。
总之,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游戏活动与顺口溜结合、实物教具与顺口溜结合、画图与教具相结合、听故事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枯燥的无味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一位经常教中年级的语文教师来说,非常想接一年级新班,为什么?因为中年级的学生汉语拼音基础太差,教师上课非常吃力。很有幸,今年我接了一个新班(一年级), 但真正接了一年级才发现,汉语拼音教学并不容易。汉语拼音教学是很枯燥无谓的,可是汉语拼音教学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那一年级的小朋友怎样学好汉语拼音呢?老方法肯定是行不通了,记得孔子说过:“之知者不如好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试着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
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结合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利用语言、动作表演等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习汉语拼音。例如教学翘舌音zh、sh、r时,考虑到这四个声母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我请四位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依次出示四位“客人”,即头戴zh、ch、sh、r头饰的四个学生客人来了,我们要打招呼啊,今天这几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别,叫的时候要把舌翘起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读zh、ch、sh、r)当学生会读之后,就请客人(学生戴头饰)进门,请进门的过程中又巩固了zh、ch、sh、r的认读)。在招待客人的过程既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加强了zh ch sh r的认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读多练,轻松有趣地突破了翘舌音认读的难关。
二、游戏活动与顺口溜结合
在教学m与n时,让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他们的双手互相达在对方双肩上,头碰着头,形成一个门洞,让其他同学钻这个门洞。再请四个小朋友上台,用同样的方法组成两个门洞,让其他同学钻这两个门洞。游戏活动结束后,师生一起编顺口溜,一个门洞n,两个门洞m。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自编自悟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实物教具与顺口溜结合
字母f与t不少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字母f与t时,教师准备了一根带勾的拐杖和一把雨伞。教学时,教师请一位学生表演拄着拐杖走路,让学生观察拐杖的柄在上还是在下,学生回答在上。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一根拐杖fff。学习t时,教师请一位学生表演下雨时打伞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带勾的伞把,教师再引导学生编顺口溜,一把伞把ttt。
四、画图与教具相结合
在教学四声时,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条高低起伏的山路,用一辆小模型汽车演示:从前方平坦的路上驶来“一声平”, 上坡“二声扬”, 下坡又上坡“三声拐弯”,下坡“四声降”, 带领学生用手演示汽车的行驶方向,同时嘴里发出任意一个字母的四声。教师再引导学生编顺口溜: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这样,学生脑、眼、手、口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习就会轻松愉快。
五、实物与图片结合起来
区别字母“b”和“d”、“p”和“q”的形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或实物引导学生区别:“b”像数字“6”,“d”像反“6”,“q”像数字“9”,“p”像反“9”。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出示顺口溜:正“6”b, 反“6”d,正“9”q ,反“9”p。
六、听故事突破教学难点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i、u、ü三个孩子要到文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他们就请大y大w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就成了音节yi(领读),大w带着小u一块儿走,就成了音节wu(领读),小ü没人带路,急得哭了,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看见小ü哭得很伤心,就来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好吧,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 小ü高兴地把泪水擦干净(老师随手擦去ü上两点),就跟大y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领读)。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轻松愉悦地掌握了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而且记住了ü跟在大y后面要去掉两点。
总之,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游戏活动与顺口溜结合、实物教具与顺口溜结合、画图与教具相结合、听故事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枯燥的无味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