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的综合学习方法

【作者】 李正兴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第三中学


【正文】一、在思想认识上,应树立大语文观念,找准学科的契合点,大胆尝试,探索综合性学习更广泛的实践方式
  1、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找准契合点,动态、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管现行教材每周都安排了六次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应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例如:印度洋发生海啸,数以万计的当地灾民生存面临着严峻考验,世界各地人民,包括我校师生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让自己的爱心突破国界,飞往异国他乡。这就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加之这又是自己亲自参与的事,学生兴趣肯定更浓,积极性也会较强。说个例子:仰韶是著名文化遗址,有着六千年的文明,国家新修建了博物馆,还有韶山森林公园、仰韶大峡谷、黄河丹峡等风景名胜,再有刘少奇旧居、古秦赵会盟台等人文性很强的革命旧地和历史名胜,这些无疑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八年级下册的“到民间采风去”就可以很好利用这些资源。同时,我们还可结合学校每年的“学雷锋月”、“安全月”、“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另外,还要拓宽学科视野,找到学科间的契合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引渡并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授课时,要注意加强各科知识的整合。如《人民解方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背景资料,学生可以通过《中国历史》的学习获得;《日本平家蟹》中有关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生物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万紫千红的花》和《死海不死》又把语文和物理、化学连在了一起;上《邓稼先》一文时,正值伊朗核问题最关键的时期,上课时联系当时这一时政,就更能让学生明白发展核武器对我国国防的重要意义,加深对邓稼先的了解。
  2、尝试多种开展活动的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针对具体的主题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如我每节课课前进行的“两分钟演说”,不拘形式、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讲故事、说天地、谈感受等,每人一次,并有两二评论,虽然从某个方面来讲占去了不少上课的时间,但总体来说,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为组织辩论赛“走上辩论台”;写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说不尽的桥”等;进行知识竞赛“科海泛舟”、“走进小说天地”;探究成果展览“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古诗漫步”;情景表演、游戏、赏析等形式的语文活动打下了深厚的积淀。
  二、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虽然每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活动的主题、大方案,但大多没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而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尚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往往会使活动陷入盲目的状态。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二部分“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中,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事先设计好访谈的问题,调查就会缺乏针对性,往往会无功而返,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夭折。可见,教师应时刻记住自己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2、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很多时候,教师只关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结果,而对课前的准备、资料收集与探究阶段重视得不够。每次定了一个主题,师生表面上忙忙碌碌,上图书馆、阅览室找资料,回来把资料一剪一贴就算了事。有些必须走出课堂、学校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感受自然”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寻觅春天的足迹”,教师往往出于安全考虑,而让学生闭门造车。这只能做做表面文章,却使整个活动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
  3、重视反馈与评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往往把评价重点放在知识的掌握上。我想,对学生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应以肯定性、激励性评价为主;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的全面性;应注重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进步;应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及各种能力的情况。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以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将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的深厚博大和世界各地文化的丰富多元,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人类文化的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还将在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方面获得陶冶和培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则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最核心的是人文精神。
  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学习实践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做到了很好的统一,同时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理念,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改变了“以本为本”的教学思路与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诸方面,为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