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学生进入思考的世界 ——小学语文课中启发式教学的思考
【作者】 王祥圣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马道镇中心小学
【摘要】启发式教学自孔子开创以来,一直在我国的教育领域散发着光辉。人们将其运用到当代教育理论当中,来指导我们当前的教育工作,使它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启发式教学法被公认为现代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那么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这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方法
【正文】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这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出来的。经过几十年后的今天,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一旦扩展开来,那将会对整个教育事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共同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能力的提升与训练。这就对我们教学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作风,转而鼓励学生勤思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说感想,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启发诱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由“灌输式”向“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好启发式教学呢?这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有限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我对小学语文课中启发式教学运用的一些思考。
一、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启发式教学最早源于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在《论语》中提出,教育学生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不到“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状”之时,就不去启发他。只有当他“心愤愤”“口悱悱”之时启发他,才能收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启发式教学是孔子在中国古代教育事业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在孔子伟大教育思想的熏陶下,孔门也出了不少贤人,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也正是对他教学成果的极大肯定。
尽管经过了历史几千年的冲刷,孔子和他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光辉却丝毫没有褪色。他的启发式教学在当代人的心中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将其运用到当代教育理论当中,来指导我们当前的教育工作,使它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启发式教学法被公认为现代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常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手段进行,很多教师又把这种教学方法变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因此,这种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用得不好,反而对教学能起负面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尤其如此。
二、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一)要善于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因此,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教学中,教师不可搞“一言堂”,而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他们围绕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探讨、去争辩。对于学生的发言及观点不能就全责备,否则就会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和谐。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给同学们展示了赵州桥的图片,让同学们初识赵州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使同学们油然而生起自豪和赞美之情,在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精巧的同时,对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全面的了解,而后对之前的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回答。我不时点头赞许,不仅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整个课堂氛围也变得格外活跃,课文的讲解也自然变得轻松顺利起来。同学们也从课堂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体味到学习的成功所带来的快感。
(二)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深入地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是否有趣,对于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教学时,尝试着设计有趣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如在《金子》一课教学时,当学生初步学习了解课文之后,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彼得到底有没有找到金子,真金的内涵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而是先讲一个关于自己童年时的梦想的故事。同学们听了我的讲述之后很激动,都跃跃欲试地想对大家谈谈自己的梦想,我借机也请了学生来讲讲自己的梦想。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提起来了,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又提问道:“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且都想能够梦想成真。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谁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最后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同学们在谈论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都讲到梦想不是一句空话,说说就能实现,是需要付出极大辛劳和汗水的。由己及人,他们自然也不难找出彼得的梦想和他实现梦想的途径。这样一来,理解全文的主旨“勤劳才能致富”也就变得轻松自如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践证明,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愿地探求知识,勤于思考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要注重启发过程的发散性和层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启发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启发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解决问题的创造潜能,使不同的学生能找到一条适合的探索途径,并收获不同的探索果实,从而享有乐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以及重组知识,解决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探索中。
这也对我们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大考验,它要求教师在启发学生的过程中充分把握学情,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备课工作。我们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还要保证学生在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可以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例如,在设计《三袋麦子》这个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做了这样的处理,我给了学生一个表格,让他们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比较小猪、小牛、小猴对土地爷爷送来的这带麦子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以及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虽然课文中土地爷爷是更倾向于小猴的聪明能干的,但我还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更喜欢哪个小动物?当然学生的回答是不统一的,毕竟这三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嘛!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有效调动起来。
总之,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加强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启发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效,以有效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2]郭道胜:《让学生进入思考的世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3]雷玲主编:《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出版社,2008年.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这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出来的。经过几十年后的今天,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一旦扩展开来,那将会对整个教育事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共同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能力的提升与训练。这就对我们教学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作风,转而鼓励学生勤思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说感想,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启发诱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由“灌输式”向“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好启发式教学呢?这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有限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我对小学语文课中启发式教学运用的一些思考。
一、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启发式教学最早源于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在《论语》中提出,教育学生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不到“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状”之时,就不去启发他。只有当他“心愤愤”“口悱悱”之时启发他,才能收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启发式教学是孔子在中国古代教育事业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在孔子伟大教育思想的熏陶下,孔门也出了不少贤人,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也正是对他教学成果的极大肯定。
尽管经过了历史几千年的冲刷,孔子和他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光辉却丝毫没有褪色。他的启发式教学在当代人的心中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将其运用到当代教育理论当中,来指导我们当前的教育工作,使它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启发式教学法被公认为现代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常以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手段进行,很多教师又把这种教学方法变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因此,这种方法用得好,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用得不好,反而对教学能起负面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尤其如此。
二、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一)要善于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因此,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教学中,教师不可搞“一言堂”,而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他们围绕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探讨、去争辩。对于学生的发言及观点不能就全责备,否则就会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和谐。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给同学们展示了赵州桥的图片,让同学们初识赵州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使同学们油然而生起自豪和赞美之情,在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精巧的同时,对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全面的了解,而后对之前的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回答。我不时点头赞许,不仅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整个课堂氛围也变得格外活跃,课文的讲解也自然变得轻松顺利起来。同学们也从课堂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体味到学习的成功所带来的快感。
(二)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深入地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是否有趣,对于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教学时,尝试着设计有趣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如在《金子》一课教学时,当学生初步学习了解课文之后,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彼得到底有没有找到金子,真金的内涵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而是先讲一个关于自己童年时的梦想的故事。同学们听了我的讲述之后很激动,都跃跃欲试地想对大家谈谈自己的梦想,我借机也请了学生来讲讲自己的梦想。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提起来了,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又提问道:“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且都想能够梦想成真。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谁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最后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同学们在谈论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都讲到梦想不是一句空话,说说就能实现,是需要付出极大辛劳和汗水的。由己及人,他们自然也不难找出彼得的梦想和他实现梦想的途径。这样一来,理解全文的主旨“勤劳才能致富”也就变得轻松自如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践证明,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愿地探求知识,勤于思考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要注重启发过程的发散性和层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启发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启发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解决问题的创造潜能,使不同的学生能找到一条适合的探索途径,并收获不同的探索果实,从而享有乐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以及重组知识,解决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探索中。
这也对我们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大考验,它要求教师在启发学生的过程中充分把握学情,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备课工作。我们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还要保证学生在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可以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例如,在设计《三袋麦子》这个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做了这样的处理,我给了学生一个表格,让他们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比较小猪、小牛、小猴对土地爷爷送来的这带麦子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以及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虽然课文中土地爷爷是更倾向于小猴的聪明能干的,但我还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更喜欢哪个小动物?当然学生的回答是不统一的,毕竟这三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嘛!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有效调动起来。
总之,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加强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启发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效,以有效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2]郭道胜:《让学生进入思考的世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3]雷玲主编:《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