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历史教学如何激趣
【作者】 陆 琴
【机构】 广西德保县德保初中
【摘要】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重任。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将历史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做一个有心人,通过报刊、书籍等各种渠道积累资料。有了丰富的素材,就能使教学得心应手。在强调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找准教学切入点,让学生敢于自主,勇于创新,淡化“教”的思想,突出“学”的理念。【关键词】初中历史;激发兴趣;主动探究;培养能力
【正文】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个教师既博学多识,精神饱满、说话风趣,注重与学生打成一片,有魅力,经常博览群书,努力广泛涉猎,在加上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时刻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又能创设温馨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信心,快快乐乐的参与教学,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必须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经过思考而获得的知识才牢固,它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的方法很多,如设疑法、类推法、比较法等。老师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书上对原因只讲了一句:由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了让学生弄明原因,我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然后归纳总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如何?与以前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回忆、思考,从中寻找答案。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如果老师明明白白告诉学生其原因,学生仅仅是一个忠实的听众、知识的记忆者,学生的能力从何谈起?课堂教学效率又从何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能力。
二、认真备课,吃透教材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的好坏。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所在。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初中学业水平考历史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一定要做到全面。既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又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还要备教材和教法,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二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是完成教学任务,讲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关键是做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让学生感到津津有味,乐学好学,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三、创设情景,设法激趣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等的特定场景,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把学生带入历史氛围之中,体验历史情感,认识历史的真实。例如,在讲《丝绸之路》一课中,我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就是张骞,想象一下你在走丝之路时,可能遇到会哪些困难,并在黑板上写出来,让大家给你出一出主意。这时,同学们拿起粉笔写出自己的一个个困难,连一向胆小的女生也在黑板上写下“遇到恶鬼”四个字。老师给每位上台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其余的同学也踊跃为“张骞”想办法,大家兴趣昂然,课堂气氛大大活跃起来。教师再不失时机地点拨:“张骞要克服这许许多多的困难,靠的是什么呀?“坚强的信念、坚忍的毅力!”“勇于开拓、不辱使命的精神!”“对!正是在这种精神和信念的支撑下,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假如没有张骞,老师提议:“下面我们不妨来个假设,假如没有张骞” “没有丝绸之路,我们今天的生活又会怎样?” 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又如,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在上新课讲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会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当讲完时可以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这样通过一则故事又把学生的兴趣激起来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办法是人想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如牛毛,需要我们教师灵活机动,循循善诱。
四、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和谐课堂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环境。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初中教学中,往往是学生要喜欢一门学科,首先,要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所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关爱学生,快乐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两个字。正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鲜明地指出 “我发现J粒子的原因就是兴趣。”说明兴趣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是兴趣呢? “兴趣”指的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加强学生能力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历史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有体现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内容。坚持以学生参与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能力的训练。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尽量不要问“是什么”。加强能力训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意识,是提高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让历史课堂充满快乐和情趣,真正成为学生走向发展、走向成功的舞台。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个教师既博学多识,精神饱满、说话风趣,注重与学生打成一片,有魅力,经常博览群书,努力广泛涉猎,在加上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时刻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又能创设温馨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信心,快快乐乐的参与教学,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必须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经过思考而获得的知识才牢固,它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的方法很多,如设疑法、类推法、比较法等。老师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书上对原因只讲了一句:由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了让学生弄明原因,我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然后归纳总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如何?与以前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回忆、思考,从中寻找答案。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如果老师明明白白告诉学生其原因,学生仅仅是一个忠实的听众、知识的记忆者,学生的能力从何谈起?课堂教学效率又从何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能力。
二、认真备课,吃透教材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的好坏。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所在。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初中学业水平考历史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一定要做到全面。既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又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还要备教材和教法,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二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是完成教学任务,讲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深度并不是越深越好,关键是做到深浅适宜,恰到好处,让学生感到津津有味,乐学好学,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三、创设情景,设法激趣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等的特定场景,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把学生带入历史氛围之中,体验历史情感,认识历史的真实。例如,在讲《丝绸之路》一课中,我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就是张骞,想象一下你在走丝之路时,可能遇到会哪些困难,并在黑板上写出来,让大家给你出一出主意。这时,同学们拿起粉笔写出自己的一个个困难,连一向胆小的女生也在黑板上写下“遇到恶鬼”四个字。老师给每位上台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其余的同学也踊跃为“张骞”想办法,大家兴趣昂然,课堂气氛大大活跃起来。教师再不失时机地点拨:“张骞要克服这许许多多的困难,靠的是什么呀?“坚强的信念、坚忍的毅力!”“勇于开拓、不辱使命的精神!”“对!正是在这种精神和信念的支撑下,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假如没有张骞,老师提议:“下面我们不妨来个假设,假如没有张骞” “没有丝绸之路,我们今天的生活又会怎样?” 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又如,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在上新课讲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会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亲手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当讲完时可以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这样通过一则故事又把学生的兴趣激起来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办法是人想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如牛毛,需要我们教师灵活机动,循循善诱。
四、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和谐课堂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环境。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初中教学中,往往是学生要喜欢一门学科,首先,要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所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其次,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关爱学生,快乐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两个字。正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鲜明地指出 “我发现J粒子的原因就是兴趣。”说明兴趣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是兴趣呢? “兴趣”指的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加强学生能力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历史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有体现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内容。坚持以学生参与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能力的训练。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尽量不要问“是什么”。加强能力训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意识,是提高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让历史课堂充满快乐和情趣,真正成为学生走向发展、走向成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