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 黄汉标

【机构】 广西德保县东凌镇初级中学

【摘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问题预习,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给学生进行问题教学,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教学中采用问题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正文】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依赖于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而“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种方法的一个特点是问题性,在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质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授受者变成主动的研究者,探究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就变成了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本文中笔者就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几点体会,仅供同行参考。
  一、问题预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问题量思考的起点,是创新的前提。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的惊奇开始的。”问题预习是教学法的首要环节,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上课前必须钻研教材,并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当前国内国际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科学地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并具有一定开放性、排长展性又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去指导学生预习,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每节课都能在教材里发现1-2个老师没有发现的问题,例如:讲授“和平与战争”这一内容时,笔者通过展示两组图片让学生作对比。一组是:伊美战争,战场硝烟弥漫,人员惨死的画面;另一组是:蓝天碧云下,人们在草地上放飞和平鸽的画面。要求学生观察图并带着以下问题预习:(1)你喜欢哪组图片?并说明理由。(2)战争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还有哪些?(3)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人类和平做些什么?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目标明确地自主阅读教材,理解、领会有关“和平与战争”的知识,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
  问题教学是问题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实施这一环节的目标在于指导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要求达成为其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和讨论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指导学生讲交流问题预习的收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对教学内容及时调整;第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主要疑问,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探究,共同探究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学生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扩展自己的经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道德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国际国内最新热点,创设一些欠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具有难度性、开放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讨论可以允许有几个结论。如:在学习我国的能源问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几十年后我国除煤以外,绝大多数的能源将面临枯竭,针对这一严峻的资源我国应该怎么做?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小组说:国家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开展环保教育,有的小组说: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不断开发新的能源来补充能源的不足;有的小组说:应该开展全民节能活动,增强资源节约意识等。这一问题的设计既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竞争的意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问题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透是激发思维的动力。俗话说“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加俐略的重力加速理论的产生,超导体得发现,杂交水稻的培养成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所有这些,没有不是对现有知识的质疑,而获得成功的。问题教学法的最后一个步骤“简洁转折”就是要求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自主获取知的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深化、生成新的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所以在问题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标准答案,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已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不代表一切》这一观点时,就有同学提出:那为什么重点高中录取只看分数呢?又如何理解分数不能放映一个人的素质?这是一个发散思维的火花。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从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质疑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
  总之,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问题教学法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作为新课程下的政治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为学生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努发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促使学生对问题不断进行创新,为学生的智力开发开辟一片畅想的美丽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