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新思考

【作者】 张仁超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玉龙镇玉龙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逐渐对合作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挖掘数学课堂内在的小组合作学习素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正成为当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由于数学学科内容的灵动性,数学课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具有优势。但由于现存的教学方式弊端,在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探究与思考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要实现学生思维的自由放飞,就要求教师把课堂创设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要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因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要让安分的学生“动”起来,让寂静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自由、宽容、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一、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是良好发挥小组合作作用的基础
  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的效果。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其次,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再次,在评价问题上,要以小组作为基本的单位进行评价,使学生形成“小组荣我荣,小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调节学生与小组的关系
  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当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并且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和学生共同探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学习小组陷入学习困境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联想、对比、分析;当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意见发生分歧时,教师又要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合理正确地评价小组各个成员各个方案的优劣以及正确与否,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联想、对比、分析,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完美的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目的
  可以说只要有考试,就有尖子生和差生的差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尖子生可以说是“万千宠爱集一身”,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可以说并不存在差生在尖子生面前信心不足的问题,正所谓“一荣俱荣,一耻俱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的各个成员都是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小组合作学习使个体的学习进化成为一项集体的活动,例如:以前教学计算课时,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就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笔者采用“接龙比赛”的方式,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让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计算,比赛中算得最快和正确率最高的一组获胜。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为了比赛获胜,连课后都自觉地练起口算来。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以小组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一个人的成绩可以给整个小组带来荣誉,一个人的错误也可以让整个小组丢分。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全组成员彼此“荣辱与共”,自己的每一点努力都能得到认可。激励每一个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四、在增进学生之间感情的同时,开展小组合作学 
  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的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学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难免会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从小养成合作的习惯。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一毫米有多长,可让小组合作实践,一个学生手捏住一枚2分硬币,另一个学生把2分硬币从手中抽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
  在小组汇报时,教会他们学会合作分工,让口才好的学生讲说,一人帮忙摆投影,有的板书,有的补充等等。这样,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让大家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个人不可代替的。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这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 
  五、动手实践,让知识在合作中动态中生成
  有效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空间。为让学生充分探究“圆周率”,课前让每名学生都去收集圆形实物(包括圆柱形)以及测量长度的工具。课中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讨论测量的方法,以他们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既方便正确率又高的方法,如测量之后总结了“滚动法”、“拉直法”、“绳测法”等等,整个活动中创设了开放的空间。不同的圆形实物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建构。通过讨论、动手、合作,将亲身体验与生活中的认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活动探究中发挥了创造性,在测量中也为学生创设了合作的动机情境与交流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 
  总之,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符合课程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恰当地采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发挥其优势,从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