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比较式提问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张 钰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西庄中学
【正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做到“善问”、“巧问”。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将不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纵横、正反等对比找出比较对象相似或不同之处,便于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掌握的教学方法。如果把这一比较教学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上,我们就叫它为“语文比较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运用比较式的方法提出问题,供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我在这里就比较式提问教学法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人物形象的比较式提问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人物进行比较,使他们从对比中加以比较,在不同之处加以分析,然后再综合、判断、推理,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他们就会在深入认识人物的同时,很好的培养思维深度,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把子路与曾皙两人做一下比较,分析他们性格上有何不同。在子路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可见其抱负之大。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他描绘了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他的理想,他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由此可知,曾皙这个人物,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二、新旧知识的比较式提问
教师应拓展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以前所学的文章作个筛选,在形象刻画、语言运用、主题思想、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些比较。
如在讲授《荷花淀》一课时,可以拿学生学习过的《荷塘月色》与《荷花淀》在语言运用方面来进行比较。朱自清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美人”,给人以美感;而孙犁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给人一种庄严感。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两位作家会有不同的描写呢?原来一个是以美景反衬不平静的心情,一个是以庄严之景显示军民同仇敌忾的心情。
还比如在教苏洵的《六国论》时,可以提问:苏洵的《六国论》,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写到了秦灭六国的事,它们在写法上、立意上有什么不同?这种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三、字词替换的比较式提问
要品味文章里准确恰当、生动形象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好像只能意会,无法把它说清楚。这些语言的妙处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字词替换比较法是指在提问中利用同义词调换课文中的用词或词语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进行两相比较,以显示课文用词之妙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语言的妙处,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提问学生:鹰击(飞)长空,鱼翔(游)浅底,万类霜天竞(争)自由。这些句子中加点词能否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为什么?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字词的准确理解。学生经过思考得出,括号内的词不能替换加点的词。因为“击”显示了鹰展翅的力量和搏击的雄姿;“翔”写出了鱼的活跃和自由自在;“竞”表现了在明净清爽的秋天里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击”“翔”呼应“竞”,而括号内的词可用于任何一个同类事物。
总之,字词替换的比较式提问的目的在于找一个参照物,造成“反差效应”。学生在比较形成的“反差”后,能产生“顿悟感”,并提高理解、运用词语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主题思想的比较式提问
提高学生对主题思想进行比较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毛主席的思想境界,我让学生比较陆游和毛泽东的两首同是写梅的词作《卜算子·咏梅》在主题思想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的原因。学生讨论之后,明确:陆游词所描写的梅花特点是寂寞孤独、历经风雨,清高自守,不与俗艳同流,芳香永驻;毛泽东词所描写的梅花是耐寒坚毅,不争名利,适时报春,在花丛中笑看人间春的到来。对问题的理解可以上升到对两人时代、环境、世界观的本质差异的高层次的理解上。陆游词所表现的是站在个人修养的角度上抒写的,毛泽东词所表现的是一个革命者坚强不屈,一心为争得国家与世界变革的胜利而奋斗,甘愿牺牲自己为人民迎来光明幸福的春天的精神,是站在一个革命者的立场上,写出了一类人的心声与志向。
比较式提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通过比较学习,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它确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的教法方法,它是语文教师应常用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比较式提问教学法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多方面探讨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努力对比较式提问教学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将不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纵横、正反等对比找出比较对象相似或不同之处,便于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掌握的教学方法。如果把这一比较教学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上,我们就叫它为“语文比较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运用比较式的方法提出问题,供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我在这里就比较式提问教学法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人物形象的比较式提问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人物进行比较,使他们从对比中加以比较,在不同之处加以分析,然后再综合、判断、推理,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他们就会在深入认识人物的同时,很好的培养思维深度,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把子路与曾皙两人做一下比较,分析他们性格上有何不同。在子路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可见其抱负之大。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他描绘了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他的理想,他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由此可知,曾皙这个人物,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二、新旧知识的比较式提问
教师应拓展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以前所学的文章作个筛选,在形象刻画、语言运用、主题思想、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些比较。
如在讲授《荷花淀》一课时,可以拿学生学习过的《荷塘月色》与《荷花淀》在语言运用方面来进行比较。朱自清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美人”,给人以美感;而孙犁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给人一种庄严感。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两位作家会有不同的描写呢?原来一个是以美景反衬不平静的心情,一个是以庄严之景显示军民同仇敌忾的心情。
还比如在教苏洵的《六国论》时,可以提问:苏洵的《六国论》,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写到了秦灭六国的事,它们在写法上、立意上有什么不同?这种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三、字词替换的比较式提问
要品味文章里准确恰当、生动形象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好像只能意会,无法把它说清楚。这些语言的妙处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字词替换比较法是指在提问中利用同义词调换课文中的用词或词语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进行两相比较,以显示课文用词之妙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语言的妙处,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提问学生:鹰击(飞)长空,鱼翔(游)浅底,万类霜天竞(争)自由。这些句子中加点词能否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为什么?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字词的准确理解。学生经过思考得出,括号内的词不能替换加点的词。因为“击”显示了鹰展翅的力量和搏击的雄姿;“翔”写出了鱼的活跃和自由自在;“竞”表现了在明净清爽的秋天里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击”“翔”呼应“竞”,而括号内的词可用于任何一个同类事物。
总之,字词替换的比较式提问的目的在于找一个参照物,造成“反差效应”。学生在比较形成的“反差”后,能产生“顿悟感”,并提高理解、运用词语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主题思想的比较式提问
提高学生对主题思想进行比较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毛主席的思想境界,我让学生比较陆游和毛泽东的两首同是写梅的词作《卜算子·咏梅》在主题思想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的原因。学生讨论之后,明确:陆游词所描写的梅花特点是寂寞孤独、历经风雨,清高自守,不与俗艳同流,芳香永驻;毛泽东词所描写的梅花是耐寒坚毅,不争名利,适时报春,在花丛中笑看人间春的到来。对问题的理解可以上升到对两人时代、环境、世界观的本质差异的高层次的理解上。陆游词所表现的是站在个人修养的角度上抒写的,毛泽东词所表现的是一个革命者坚强不屈,一心为争得国家与世界变革的胜利而奋斗,甘愿牺牲自己为人民迎来光明幸福的春天的精神,是站在一个革命者的立场上,写出了一类人的心声与志向。
比较式提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通过比较学习,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它确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的教法方法,它是语文教师应常用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比较式提问教学法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多方面探讨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努力对比较式提问教学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