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作者】 刘云义
【机构】 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
【摘要】扎实开展阅读活动,为作文教学营造氛围,让学生做好作文的积累;多写勤练,夯实学生的写作能力;修改作文,激发兴趣,提高分析能力。【关键词】阅读活动;写作素材;多写勤练;互评互改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一篇作文得到的分数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语文成绩乃至学生未来的命运。所以教会学生写好作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写作是很重要的。作文,无非是“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两个问题。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感觉最挠头的恰恰就是写作,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 扎实开展阅读活动,为作文教学营造氛围。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吴承恩“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张浦求学时七录七烧。无数大家都告诉我们写作一定要有阅读做铺垫,没有丰厚的阅读做基础的写作犹如无根之木,无水之源。然而我们的学生阅读时间极少,尤其理科班的学生,更是没有阅读的兴趣。针对学生的阅读现状,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扎实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为学生开出阅读书目,让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阅读;其次,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语文阅读课,教师有计划的印发阅读材料给学生,既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又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第三设立班级图书角,订阅《作文与考试》《作文成功之路》《杂文选刊》《南国早报》等报刊杂志,并鼓励发动学生捐献书报杂志到班上,鼓励学生把阅读当作休息。第四,开展阅读分享课,让学生交流阅读经验、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第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两周出一本优秀作文集子,要求有旁批、总批,并鼓励同学们相互传看点赞,获得点赞最多的小组,班级发放奖品。第六,开展课前3分钟时事小主播活动。按学号顺序,让每一个学生上讲台分享一则时事,并对这一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七,优美文段背诵大比拼。每周五抽出一节课专门背诵优美的文段,前20分钟巩固背诵,后20分钟背诵大PK。同桌抽背、前后桌对背、男女比背等各种形式。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促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写作氛围。有阅读、有积累、有素材,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
二,多写勤练,夯实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阵前先利器,练笔先练口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
要让学生说好话,就要教会他们先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千世界、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
(二)小渠成江海,华章先作记
如果“说”是手段,“写”才是目的。积累素材,由易到难,提倡“我手写我口”鼓励私人化写作。只要学生动手写东西,说出要表达的意思,我觉得都值得鼓励。有些学生写作文可能感觉无从下手,但在日记、周记等“私人化”的写作形式却可以写得不错。因为这种方式可以真正让学生做到自己选择话题、自己选择写作的时间和写作的方式,能表真情、说真话,同时也能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是可以借鉴的。因此,在课外写作训练中,“日记”“半月谈”、“书信”(要求学生给老师写信,给家长写信,给朋友写信,给母校写信,给高三学生写信)也是我引导学生课外练笔的一大方法。这种“私人化写作”很受学生欢迎,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三、修改作文,激发兴趣,提高分析能力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历代文人为使一个字、一个词运用恰当,仔细推敲、琢磨的故事不胜枚举,如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就是从“过”“到”“吹”“至”等十多个字中改过来的。古代大贤尚如此,何况学生。而且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作文写好后,修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一)指导学生自改
自改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在作文草稿完成后,自己反复地检查文章还存在哪些问题,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前后语句、语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是否清楚。许多学生写作文都是敷衍了事,没有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如教师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草稿多修改几遍,问题就会大大减少。
(二)指导学生互改
互改是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改作文的活动。清代学者钱大昕说过:“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当学生几次自我修改一篇作文后,再找不出问题,或者在自改过程中虽已发现问题而不知如何修改,这时,学生可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向他人请教,采用他人意见来修改作文的过程,实质就是互改过程。教师可让学生交换修改,通过交流,双方可在想法和意见上达成共识。这样,学生自改发现不了的问题,大都可以通过互改来解决。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学生互评互改的模式了,他批改的方式是“改”“批”“评”“签”,大师的成功的做法无疑给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以强大的动力。
(三)师生评议
经过自改、互改后交上来的作文就不仅仅是原作者的作文了,还是多了评改者意见的作文。所以,教师在批阅时不仅仅要批阅作文,还要客观、公正地点评作者和评改者双方的修改意见。在作文讲评时,首先,教师可抽出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念给全班学生听;然后,就某个学生的作文及评改意见让其他学生评论;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的讲评,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修改意见或写作思路。
(四)优秀范文心中记
每一次指导学生写完作文,经过自改、互改、师生讲评几个环节后,老师一定要提供一两篇或语言独到或结构新颖或离意深刻的作文让学生抄写背诵。“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抄多背,让学生多见优秀的作文无疑是快速提高作文的有效措施。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上三点虽简单阐述了笔者的几点想法,但写作始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博闻,强记,勤写,多练”才能达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作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一篇作文得到的分数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语文成绩乃至学生未来的命运。所以教会学生写好作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写作是很重要的。作文,无非是“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两个问题。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感觉最挠头的恰恰就是写作,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 扎实开展阅读活动,为作文教学营造氛围。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吴承恩“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张浦求学时七录七烧。无数大家都告诉我们写作一定要有阅读做铺垫,没有丰厚的阅读做基础的写作犹如无根之木,无水之源。然而我们的学生阅读时间极少,尤其理科班的学生,更是没有阅读的兴趣。针对学生的阅读现状,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扎实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为学生开出阅读书目,让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阅读;其次,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语文阅读课,教师有计划的印发阅读材料给学生,既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又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第三设立班级图书角,订阅《作文与考试》《作文成功之路》《杂文选刊》《南国早报》等报刊杂志,并鼓励发动学生捐献书报杂志到班上,鼓励学生把阅读当作休息。第四,开展阅读分享课,让学生交流阅读经验、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第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两周出一本优秀作文集子,要求有旁批、总批,并鼓励同学们相互传看点赞,获得点赞最多的小组,班级发放奖品。第六,开展课前3分钟时事小主播活动。按学号顺序,让每一个学生上讲台分享一则时事,并对这一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七,优美文段背诵大比拼。每周五抽出一节课专门背诵优美的文段,前20分钟巩固背诵,后20分钟背诵大PK。同桌抽背、前后桌对背、男女比背等各种形式。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促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写作氛围。有阅读、有积累、有素材,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
二,多写勤练,夯实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阵前先利器,练笔先练口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
要让学生说好话,就要教会他们先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千世界、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
(二)小渠成江海,华章先作记
如果“说”是手段,“写”才是目的。积累素材,由易到难,提倡“我手写我口”鼓励私人化写作。只要学生动手写东西,说出要表达的意思,我觉得都值得鼓励。有些学生写作文可能感觉无从下手,但在日记、周记等“私人化”的写作形式却可以写得不错。因为这种方式可以真正让学生做到自己选择话题、自己选择写作的时间和写作的方式,能表真情、说真话,同时也能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是可以借鉴的。因此,在课外写作训练中,“日记”“半月谈”、“书信”(要求学生给老师写信,给家长写信,给朋友写信,给母校写信,给高三学生写信)也是我引导学生课外练笔的一大方法。这种“私人化写作”很受学生欢迎,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三、修改作文,激发兴趣,提高分析能力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历代文人为使一个字、一个词运用恰当,仔细推敲、琢磨的故事不胜枚举,如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就是从“过”“到”“吹”“至”等十多个字中改过来的。古代大贤尚如此,何况学生。而且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作文写好后,修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一)指导学生自改
自改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在作文草稿完成后,自己反复地检查文章还存在哪些问题,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前后语句、语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是否清楚。许多学生写作文都是敷衍了事,没有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如教师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草稿多修改几遍,问题就会大大减少。
(二)指导学生互改
互改是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改作文的活动。清代学者钱大昕说过:“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当学生几次自我修改一篇作文后,再找不出问题,或者在自改过程中虽已发现问题而不知如何修改,这时,学生可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向他人请教,采用他人意见来修改作文的过程,实质就是互改过程。教师可让学生交换修改,通过交流,双方可在想法和意见上达成共识。这样,学生自改发现不了的问题,大都可以通过互改来解决。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学生互评互改的模式了,他批改的方式是“改”“批”“评”“签”,大师的成功的做法无疑给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以强大的动力。
(三)师生评议
经过自改、互改后交上来的作文就不仅仅是原作者的作文了,还是多了评改者意见的作文。所以,教师在批阅时不仅仅要批阅作文,还要客观、公正地点评作者和评改者双方的修改意见。在作文讲评时,首先,教师可抽出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念给全班学生听;然后,就某个学生的作文及评改意见让其他学生评论;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的讲评,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修改意见或写作思路。
(四)优秀范文心中记
每一次指导学生写完作文,经过自改、互改、师生讲评几个环节后,老师一定要提供一两篇或语言独到或结构新颖或离意深刻的作文让学生抄写背诵。“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抄多背,让学生多见优秀的作文无疑是快速提高作文的有效措施。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上三点虽简单阐述了笔者的几点想法,但写作始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博闻,强记,勤写,多练”才能达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