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考物理复习的几点做法

【作者】 吴幸亮

【机构】 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摘要】中考物理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环节之一。在复习过程中根据《中考说明》很好地把握命题脉搏;与同行们多交流,共同探讨复习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学法指导、规范解题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力争中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关键词】中考;物理;复习;做法
【正文】
  任教近二十年,跨年级教学的我,一直担任初三的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新课内容一般在初三上学期授完,每年春季学期都要面临中考复习这一重要环节。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机械的记忆而是要让学生从整个知识结构入手,抓住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在弄清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活化知识,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以下是本人近几年来在中考物理复习中的一些做法。
  一、研读“中考说明”,把握出题方向
  “中考说明”客观上是考什么与如何考的蓝本和依据。它不仅规定了考试的形式、性质、功能,也规定了考试的内容、难度和题型。因此,我首先是积极参加每年市教科所召开的“中考研讨会”,认真听取专家们对例课的点评、往年中考质量分析、解读“中考说明”。其次是借助学校每年统一组织的“封闭式学习”机会,再次研读考纲,分析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准确把握出题方向。
  二、互相交流,提高复习效率
  抓住市教科所、县教研室到各校开展“中考备考”教研活动的机会,与同行们多交流,共同探讨复习方法、中考热点等问题;坚持参加周五下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共同提高。通过集体备课,结合所上班级学生特点,制定更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案;坚持做到每周听课两节以上,通过听课,发现别人的长处和存在问题,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改进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考物理复习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按惯例,学校每年都召开“中考百日誓师大会”、邀请中考专家做“中考专题讲座”、给往届优秀学子作经验介绍等活动,给予毕业班学生鼓励打气,让同学们对中考充满激情、充满自信。本人在整个复习阶段除了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有信心去冲刺中考,挑战中考以外,还利用课堂上一些零碎时间列举中考、高考成功学子在大学时代的潇洒风光生活,失败考生的一些打工辛酸经历,从而体现中考的重要性,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为自己的目标、理想而刻苦努力。总之,尽各种方法促使学生自觉主动抓紧时间看书、做练习,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常把中考比喻成没有硝烟的战争,那教师就是这场战争的指挥官。学生虽然经过近两年的物理学习,知识、技能、方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把握好试题的深度、广度、难度,带领他们把所学的、局部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四、重视复习方式、循序渐进
  (一)重视基础,全面复习。(时间2月下旬到4月30日)
  我市《考试说明》明确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难度值为0.65。显而易见,基础知识占较大比例,再说只有把简单的、基础的知识弄懂,才有可能会做中难度题目。为此,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先熟悉课本,在课前至少用5分钟时间先去阅读理解每一节内容。
  1、明确各章节所包含的物理知识、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真正去理解那些“黑体字”(概念、规律),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
  2、充分重视课本中的插图,对每一张图片和表格都要细心分析,知道其意义,近两年中考试卷中的三分之二插图来自于课本。
  3、对教材中的学生实验要认真研究,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测量和所得结论,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小实验也要弄清其现象、过程和原理。
  4、对课后习题及例题要重新做一遍,很多中考试题就是课本上的习题变形而来。例如2015年百色市中考试题有26分来自于课本。
  由于中考科目多,学生的基础又不一样,所以有大部分学生刚开始还能按以上要求去做,越往后,能跟上的同学就越少。再说有些同学看书如走马观花,找不到重点,因此,领着学生们再次复习课本、完成相应的基础习题是我在这一复习阶段不可缺少的环节。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理解。例如:在复习密度概念时,先是回忆上新课时,用天平测出体积成倍数关系的同种物质(铝)的质量,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结论。再用天平测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得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等”的结论。最后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得到“不同物质的质量与其比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比值是一定的”的结论,从而讲解密度的概念和属性;在讲压强概念之前,首先是分析“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从而就自然过渡到压强就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类比讲解。例如:用学生地理课熟悉的“人口密度”来讲“物质密度”;由对“速度”的理解来理解“功率”;用看得见的水流、水压来讲解电流、电压。
  3、对一些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整理比较,例如:实像和虚像,压力和重力,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等。
  4、归类讲解一些物理量的属性。例如,比热容是表示:1kg的不同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热值是表示: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密度是表示:1m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一般不同。它们与质量、体积等都无关。
  (二)把握重点,专题复习(时间 5月1日到5月24日)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我们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类、归纳、提炼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强化训练,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延伸,举一反三,理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规律和技巧,将知识最终转化成能力。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磁学六大板块。以配套试卷为主,做到一内容一测评,从而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作图题、实验题、计算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具体是将学校统一订购的一套(六份)模拟试卷一次性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题型完成,我再公布答案,选讲较难易错的题目。
  3、“热点知识”专题复习:例如,动态电路、电路故障、图像专题等。(三)综合模拟,强化训练,查漏补缺。(时间 5月25日~6月16日)
  这一轮关键是选好用好模拟卷,一般这个阶段学校印刷15份左右的模拟试卷,由于科目多、学生任务重,想要把所有的模拟试题测完、讲完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精心挑选没有偏、难、怪题的模拟卷8份左右,让学生课外完成。再进行三次的模拟测试,并从测试中查找知识盲区,及时补漏,达到深化基础、优化知识的能力。
  (四)回归复习(回归课本和资料)。最后一周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另外可让学生浏览所做过的题目,特别是学生易错的题,加强记忆,杜绝再多讲多练。
  五、加强学法指导,规范解题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1、引导学生进行题型归类,掌握方法。要求学生把所做的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对平时不会做的试题作好标记,方便最后一周的回归资料复习。
  2、提醒学生:不要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要重在理解;不要只看例题,而懒得动笔做练习;不要只追高难,不重基础;不能只埋头做题,要多归纳总结,与同学交流。
  2、规范解题,减小不必要的失分。
  (1)严格实验的规范化训练,强调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问题的开放性;
  (2)作图要清晰明了,严禁随意性;
  (3)解题格式规范,计算题中要有公式、代入数据、单位,重要步骤要有简要的解题的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