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科学实施多元评价 发展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 王丽华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中学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作文的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将评改的途径交还给学生,学生在与父母、同学、老师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评改,学生会自觉地考虑作文选材的独特,斟酌作文命题的奇巧,揣摩用词造句的精妙,在一次次反思习作中,认识自己习作的不足,汲取别人习作的长处,接受别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关键词】激励;评价;自信;乐于写作
【正文】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协作的过程与方法,感情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该鼓励。”这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新型的作文评价导向。因此,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水平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习作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在长期的评语熏陶感染中领悟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形成高尚的人格修养。
一、激励为主 诱导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确实还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但是,应该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当孩子们看到那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的时候,读到评判得一无是处的评语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对学生的习作用我们成人的逻辑进行体无完肤的评判与修改,多用激励性评价,诱导学生写作兴趣会更好。
二、互动评价 相互欣赏
在习作教学中试着用多元互动、相互欣赏的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互评、互改、自评、自改的多元评价过程中,能使学生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的作文,并能根据建议进行适当的修改,提高了学生自评、自改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例如在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中,我采用了小组互评的形式,互评时小组之间不是孤立进行,可以跨组进行讨论,定好评价标准,使学生在赏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尺度,要求学生在评改中既要找出值得本人学习之处,又要找出被评改作文的改进之处,同时鼓励学生写出创意性的评语。在小组愉快、和谐、竞争的评价氛围中,同学们写出了优美的习作评价。如:李德龙同学评赏张依婷的习作《文明只差一步》的评语:“写得真好,我应该在写作文时,也像你一样把事物拟人化,你把文中的垃圾箱比做一个人的脸,把垃圾比做‘脸’上的赃物,这种表达方法,让人们更形象地受到了教育。如果在今后的习作中,你能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想你的作文会更美观,你说呢?”这样的互评,既培养了学生的评判能力,也训练了思维。学生在评价、欣赏别人习作的同时,自然也领悟出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怎么修改也就明白了,对习作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我还将将“赏识评价”从学校延伸到家庭,挖掘家庭教育的资源,努力使家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动力。在第五单元的习作中,我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带回家给家长赏析,请家长阅读孩子的习作并写出体会和评语。李雅娟的家长评赏女儿的习作《妈妈,我想对您说》,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给自己的女儿:“……作文内容具体、生动感人,这说明你平时很爱观察,作文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妈妈很感动,努力吧,我的小宝贝!”周嘉斌的家长在评赏完了儿子的作文《温暖的爱》后,写出了近300字的感受,他这样写道:“看了这篇作文,我深深感受到对孩子的关爱有多重要。……从作文中可以看出,我对孩子应说声‘对不起’,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有什么事,都应让孩子大胆去做、去学,让孩子养成自理、自立的好习惯,我要做一个守信,有责任心的父亲!”看着家长那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评语,对“教子十过,不如奖子长”有了更深的体会,家长在评价孩子作文时,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情感,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真爱,让孩子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作习趣。
三、培养自信 乐于写作
我采用的“用高分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了优秀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热情,使部分怕写作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了写作的自信心。
在习作教学中我将欣赏的重点放在了怕写作文的学生身上,每次作文底稿交上来后,会在这些学生中找出写得比较好的习作,当作范文,肯定优点,然后提出需要修改的意见,随着训练进而让学生自评、互评优点,提出修改的意见。这样一来极大地鼓励了这部分学生,对优秀生也有一定地促进。尤其是将学生们的优秀习作编辑成《我的大作》在班里传阅后,学生们的写作热情更高了,作文一篇比一篇有进步。
四、在评价中成长
在习作评价中不但注重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如指导的看图作文《一张难忘的照片》,在引导说话的过程中,注重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给予不同人物的各种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描述,并不时激励学生“你评的好”,“读得好”,“你写会怎样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还使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讲评课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把微笑、信任、激励带进教室。开设作文欣赏课,引进展示、评比、竞赛等竞争机制,并鼓励学生争取发表,使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创造自我,用眼睛,用心灵感受生活,给学生一片艳阳天,牵着学生的手在作文天地里遨游。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作文的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将评改的途径交还给学生,学生在与父母、同学、老师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评改,学生会自觉地考虑作文选材的独特,斟酌作文命题的奇巧,揣摩用词造句的精妙,在一次次反思习作中,让学生主体参与,注意多种互动,让评价伴随学生习作成长的过程,让评价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过程。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协作的过程与方法,感情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该鼓励。”这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新型的作文评价导向。因此,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水平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习作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在长期的评语熏陶感染中领悟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形成高尚的人格修养。
一、激励为主 诱导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确实还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但是,应该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当孩子们看到那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的时候,读到评判得一无是处的评语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对学生的习作用我们成人的逻辑进行体无完肤的评判与修改,多用激励性评价,诱导学生写作兴趣会更好。
二、互动评价 相互欣赏
在习作教学中试着用多元互动、相互欣赏的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互评、互改、自评、自改的多元评价过程中,能使学生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的作文,并能根据建议进行适当的修改,提高了学生自评、自改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例如在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中,我采用了小组互评的形式,互评时小组之间不是孤立进行,可以跨组进行讨论,定好评价标准,使学生在赏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尺度,要求学生在评改中既要找出值得本人学习之处,又要找出被评改作文的改进之处,同时鼓励学生写出创意性的评语。在小组愉快、和谐、竞争的评价氛围中,同学们写出了优美的习作评价。如:李德龙同学评赏张依婷的习作《文明只差一步》的评语:“写得真好,我应该在写作文时,也像你一样把事物拟人化,你把文中的垃圾箱比做一个人的脸,把垃圾比做‘脸’上的赃物,这种表达方法,让人们更形象地受到了教育。如果在今后的习作中,你能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想你的作文会更美观,你说呢?”这样的互评,既培养了学生的评判能力,也训练了思维。学生在评价、欣赏别人习作的同时,自然也领悟出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怎么修改也就明白了,对习作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我还将将“赏识评价”从学校延伸到家庭,挖掘家庭教育的资源,努力使家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动力。在第五单元的习作中,我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带回家给家长赏析,请家长阅读孩子的习作并写出体会和评语。李雅娟的家长评赏女儿的习作《妈妈,我想对您说》,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给自己的女儿:“……作文内容具体、生动感人,这说明你平时很爱观察,作文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妈妈很感动,努力吧,我的小宝贝!”周嘉斌的家长在评赏完了儿子的作文《温暖的爱》后,写出了近300字的感受,他这样写道:“看了这篇作文,我深深感受到对孩子的关爱有多重要。……从作文中可以看出,我对孩子应说声‘对不起’,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有什么事,都应让孩子大胆去做、去学,让孩子养成自理、自立的好习惯,我要做一个守信,有责任心的父亲!”看着家长那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评语,对“教子十过,不如奖子长”有了更深的体会,家长在评价孩子作文时,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情感,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真爱,让孩子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作习趣。
三、培养自信 乐于写作
我采用的“用高分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了优秀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热情,使部分怕写作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了写作的自信心。
在习作教学中我将欣赏的重点放在了怕写作文的学生身上,每次作文底稿交上来后,会在这些学生中找出写得比较好的习作,当作范文,肯定优点,然后提出需要修改的意见,随着训练进而让学生自评、互评优点,提出修改的意见。这样一来极大地鼓励了这部分学生,对优秀生也有一定地促进。尤其是将学生们的优秀习作编辑成《我的大作》在班里传阅后,学生们的写作热情更高了,作文一篇比一篇有进步。
四、在评价中成长
在习作评价中不但注重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如指导的看图作文《一张难忘的照片》,在引导说话的过程中,注重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给予不同人物的各种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描述,并不时激励学生“你评的好”,“读得好”,“你写会怎样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还使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讲评课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把微笑、信任、激励带进教室。开设作文欣赏课,引进展示、评比、竞赛等竞争机制,并鼓励学生争取发表,使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创造自我,用眼睛,用心灵感受生活,给学生一片艳阳天,牵着学生的手在作文天地里遨游。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作文的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将评改的途径交还给学生,学生在与父母、同学、老师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评改,学生会自觉地考虑作文选材的独特,斟酌作文命题的奇巧,揣摩用词造句的精妙,在一次次反思习作中,让学生主体参与,注意多种互动,让评价伴随学生习作成长的过程,让评价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