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王会武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大河镇尧基小学
【摘要】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方法运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运用
【正文】
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分层异步教学方法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方法运用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方法运用
1、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进行,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具体的实施中,要以学生和现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类学生为成绩优秀的学生、B类学生为中等水平的学生、C类学生则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生分层,做到教学的心中有数。
2、目标分层
在完成学生的分层以后,教师就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3、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分层施教。对于A类学生,通过适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教学任务,重点则主要放在B类学生和C类学生,尤其是对于C类学生,教师在讲解时,要做到细致,教学要从基本的概念入手,稳步前进,扎实基础,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基本技能,这样,来使得不同学生的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
如在学习《认识图形》,就可以通过以下分层教学来完成:第一阶段是通过观察一些常见几何体上的面,以及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平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第二阶段是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第三阶段,则主要根据教材安排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让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教学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引导不同的学生发展和进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的学生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折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了认知结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4、作业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也要分层布置。对于一些开放性,对知识能力要求高的习题,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来完成,另外,这一部分的习题可以作为选做题,让其他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习题,教师可以安排中等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完成,通过这一类的题型,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如在学习完《统计和可能性》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分层作业:
基础题:某地天气预报中说:“明天的降水概率是20%.”根据这项预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明天下雨的可能性较大 B.明天下雨的可能性较小 C.明天不可能下雨
中等题:如果盒里有8个白球,2个黄球,小明先摸一个,一定是白球,判断正误。
能力题:王朋对宝应家电商场2007年空调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统计图:
(1)已知第一季度的销售量占全年的20%,全年销售空调多少台.
(2)画出第二季度销售量的直条.
(3)第四季度的销售量比第一季度多百分之几?
其中,第三类题型可以作为选做题,这样,对于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学生,通过做题不仅可以全面掌握统计与可能性的概念,而且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语言的具体描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这样的分层作业,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从根本上落实了大纲要求。
5、评价分层
在教学中,教学评价也要分层进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优秀学生,要采用高标准严格要求他们,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努力和超越自己,在学生中更加谦虚、严谨;对于中等学生,最好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要明确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且要为他们指明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乐观向上;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用赞赏性教育,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同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分层异步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对于学生的分层,教师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可能避免优等生产生骄傲心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次,要实施动态分层,及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全面优化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督促优等生更加上进,并且发挥优等的帮带作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具有有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要科学分层,合理安排教学,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促进不同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英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03)
[2]朱倩.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J].学周刊(上旬刊).2015(05)
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分层异步教学方法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方法运用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方法运用
1、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进行,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具体的实施中,要以学生和现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类学生为成绩优秀的学生、B类学生为中等水平的学生、C类学生则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生分层,做到教学的心中有数。
2、目标分层
在完成学生的分层以后,教师就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3、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分层施教。对于A类学生,通过适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教学任务,重点则主要放在B类学生和C类学生,尤其是对于C类学生,教师在讲解时,要做到细致,教学要从基本的概念入手,稳步前进,扎实基础,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基本技能,这样,来使得不同学生的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
如在学习《认识图形》,就可以通过以下分层教学来完成:第一阶段是通过观察一些常见几何体上的面,以及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平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第二阶段是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第三阶段,则主要根据教材安排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让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教学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引导不同的学生发展和进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的学生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折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了认知结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4、作业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也要分层布置。对于一些开放性,对知识能力要求高的习题,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来完成,另外,这一部分的习题可以作为选做题,让其他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习题,教师可以安排中等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完成,通过这一类的题型,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如在学习完《统计和可能性》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分层作业:
基础题:某地天气预报中说:“明天的降水概率是20%.”根据这项预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明天下雨的可能性较大 B.明天下雨的可能性较小 C.明天不可能下雨
中等题:如果盒里有8个白球,2个黄球,小明先摸一个,一定是白球,判断正误。
能力题:王朋对宝应家电商场2007年空调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统计图:
(1)已知第一季度的销售量占全年的20%,全年销售空调多少台.
(2)画出第二季度销售量的直条.
(3)第四季度的销售量比第一季度多百分之几?
其中,第三类题型可以作为选做题,这样,对于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学生,通过做题不仅可以全面掌握统计与可能性的概念,而且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语言的具体描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这样的分层作业,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从根本上落实了大纲要求。
5、评价分层
在教学中,教学评价也要分层进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优秀学生,要采用高标准严格要求他们,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努力和超越自己,在学生中更加谦虚、严谨;对于中等学生,最好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要明确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且要为他们指明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乐观向上;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用赞赏性教育,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同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分层异步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对于学生的分层,教师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可能避免优等生产生骄傲心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次,要实施动态分层,及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全面优化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督促优等生更加上进,并且发挥优等的帮带作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具有有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教师要科学分层,合理安排教学,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促进不同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英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03)
[2]朱倩.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J].学周刊(上旬刊).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