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教学中板书教学与 多媒体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 唐德友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长安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也比较普遍。当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两种形式并存。针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点及缺陷,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尽力做到扬长避短。本文对初中教学中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思考。【关键词】初中教学;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
【正文】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手段的改进与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实现许多理想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各种感官都具有获取知识的功能,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色彩、音调等更能刺激大脑对知识的接收。
在当今中学教学中,“一把尺子,一块黑板”的传统板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传统板书教学的特点及其缺陷
所谓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口头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听讲与练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传统板书教学中教学中有情感的交流,师生互动明显;针对不同个体,教学有较大的灵活性;随时对教学方便做出调整,因材施教。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如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每节课教师给学生的信息量较少,导致教学效率低;传统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学易程序化和模式化;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多媒体教学特点和缺陷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媒体的要素按教学要求,通过投影机表现出来,同时通过人机对话,完成教学各环节,实现教学活动的过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器官接收教学信息。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物体的全景或局部特写,真实、直观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课件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使教师向学生传递更丰富的教学信息;课题组可以集中全体教师,开发和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 制作出适合本校使用的优秀的系列化教学课件,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方式固定化, 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缺乏针对性, 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 难以形成师生教学思维上的“共振”;
2.缺乏人格教育。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 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但在人- 机互动中, 机器无法给学生树立人格榜样, 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懂得人格的内涵和价值, 疏于人格的自我完善;
3.易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教学课件过于着重画面的展示, 音像材料的运用。过度运用直观的展示, 容易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多媒体课件将语言信息用某一画面展示出来, 在每个学生的大脑中却形成同一“拷贝”,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多媒体教学需要技术及大量资金投入。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1、为多媒体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的第一感觉就是:所谓多媒体教学不过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罢了(尤其是数学课),反而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教学乃至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硬理解。为了多媒体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
2、课堂信息量大,学生不能完全接受
经过调查,大部分老师的课件的课本琐碎知识的罗列,无法进行知识由“同化”到“顺应”的转化,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合处理和理解接受。
3、缺乏系统性的板书
传统的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教师的板书既系统又美观,教师可演算,表述教学过程,即写即擦,随时更正,学生可板演,实验验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补充板书,方便、快捷、有效。因此,就目前而言,板书的上述优越性,电脑无法代替,但有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忽视了板书的作用。有时整个一节课看不到老师写一个字,或黑板上杂乱无章地随手写几个字,学生根本无法记笔记。
4、重演示内容,忽视师生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
当前教改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只是单击鼠标,变换图片,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使课堂教学由“人灌”变成“机灌”。
四、在初中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资源的整合
数学有三个显著特点,即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数学的以上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中学数学课本知识比较抽象,进行多媒体授课时,课件结合文字、图形、辅以动画、音像等,可以设计了“复习引入”,“授课内容”,“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教学各个环节,授课教师可按步骤一步步展示并讲解。如一些定理证明,公式推导等,这些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步骤比较直观。展示了步骤之后,主要在过程的接受。过程可以结合老师板书教学实现、例如,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中相关图形的作法,电脑显示出图形作出的步骤、方法,形象逼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只是电脑展示的话单一,只实现了“教”,而通过板书操作,可以揭示知识形成和发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实现了“导”和学生的“学”。显然,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结合,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资源与传统资源有机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手段的改进与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实现许多理想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各种感官都具有获取知识的功能,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色彩、音调等更能刺激大脑对知识的接收。
在当今中学教学中,“一把尺子,一块黑板”的传统板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传统板书教学的特点及其缺陷
所谓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口头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听讲与练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传统板书教学中教学中有情感的交流,师生互动明显;针对不同个体,教学有较大的灵活性;随时对教学方便做出调整,因材施教。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如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每节课教师给学生的信息量较少,导致教学效率低;传统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学易程序化和模式化;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多媒体教学特点和缺陷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媒体的要素按教学要求,通过投影机表现出来,同时通过人机对话,完成教学各环节,实现教学活动的过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器官接收教学信息。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物体的全景或局部特写,真实、直观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课件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使教师向学生传递更丰富的教学信息;课题组可以集中全体教师,开发和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 制作出适合本校使用的优秀的系列化教学课件,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方式固定化, 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缺乏针对性, 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 难以形成师生教学思维上的“共振”;
2.缺乏人格教育。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 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但在人- 机互动中, 机器无法给学生树立人格榜样, 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懂得人格的内涵和价值, 疏于人格的自我完善;
3.易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教学课件过于着重画面的展示, 音像材料的运用。过度运用直观的展示, 容易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多媒体课件将语言信息用某一画面展示出来, 在每个学生的大脑中却形成同一“拷贝”,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多媒体教学需要技术及大量资金投入。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1、为多媒体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的第一感觉就是:所谓多媒体教学不过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罢了(尤其是数学课),反而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教学乃至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硬理解。为了多媒体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
2、课堂信息量大,学生不能完全接受
经过调查,大部分老师的课件的课本琐碎知识的罗列,无法进行知识由“同化”到“顺应”的转化,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合处理和理解接受。
3、缺乏系统性的板书
传统的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教师的板书既系统又美观,教师可演算,表述教学过程,即写即擦,随时更正,学生可板演,实验验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补充板书,方便、快捷、有效。因此,就目前而言,板书的上述优越性,电脑无法代替,但有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忽视了板书的作用。有时整个一节课看不到老师写一个字,或黑板上杂乱无章地随手写几个字,学生根本无法记笔记。
4、重演示内容,忽视师生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
当前教改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只是单击鼠标,变换图片,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使课堂教学由“人灌”变成“机灌”。
四、在初中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资源的整合
数学有三个显著特点,即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数学的以上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中学数学课本知识比较抽象,进行多媒体授课时,课件结合文字、图形、辅以动画、音像等,可以设计了“复习引入”,“授课内容”,“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教学各个环节,授课教师可按步骤一步步展示并讲解。如一些定理证明,公式推导等,这些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步骤比较直观。展示了步骤之后,主要在过程的接受。过程可以结合老师板书教学实现、例如,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中相关图形的作法,电脑显示出图形作出的步骤、方法,形象逼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但只是电脑展示的话单一,只实现了“教”,而通过板书操作,可以揭示知识形成和发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实现了“导”和学生的“学”。显然,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结合,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资源与传统资源有机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